《故乡的亲人》唱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作者介绍:《故乡的亲人》是美国词曲作家斯蒂芬、福斯特的作品,他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全靠自学成才。他一生中创作了以《故乡的亲人》、《噢!苏珊娜》、《老黑奴》等为代表的二百多首歌曲。
他的歌曲吸收了黑人民歌和古老的英国民歌音调,多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黑人的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感情真挚、纯朴、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歌曲结构简洁,音乐材料精练,音域不宽,通俗易唱。因此,有人说:“福斯特的歌,你不用学,只要听上两遍就会唱了。”
二、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有四个乐句,是(a a`b a`)曲式结构,有“重复”,有“对比”。涉及到的音乐知识有延长记号、力度记号、渐强记号、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教学目标:
乡愁教案1、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浓浓的思乡情,同时通过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懂得每一个离井背乡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都会有深深的眷念之情。
2、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理解、掌握歌曲中延长记号和渐强记号以及力度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对比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体会《故乡的亲人》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强调重复与对比的美,不仅在歌曲创作中,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重复。经验的获得或技能知识的积累等等都与不断的重复有关。
3、解决大跳旋律的音统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播放淄博风景图片,如城市建设、乡村田园等代表淄博特的图片,等让他们辨认,他们从图片上看到自己的家乡原来这么美丽漂亮,同时播放马友友演奏的大提琴曲《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氛围,进行艺术熏陶,感受音乐中的情与美,激起学生对自己故乡的眷恋、热爱,谈谈自己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感受。
二、新课教学、感知认知
1、欣赏歌曲《故乡的亲人》,在欣赏歌曲《故乡的亲人》之前提出关注音乐记号的问题让学生注意:
(1)下列哪些感受适合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A略带忧郁彩、B淡淡的乡愁、C乡村气息浓郁、D轻快活泼、E感情质朴绵长、F果断快速、G激情澎湃。
(2)让学生说说下列音乐记号的名称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感知歌曲、认知音乐记号:
A、f强
B、mf中强
C、<;渐强
D、延长音记号
2、师生讨论。
3、老师范唱《故乡的亲人》,加强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感知和对音乐记号进一步的认知。
4、学生说说对老师演唱的进一步感受(从情绪变化、力度记号等方面来说)。
5、老师总结。
6、学生跟伴奏哼唱旋律。熟悉并学唱歌曲,出难唱的地方。
7、老师弹伴奏,再次引导学生齐唱歌曲。
8、处理难点:出几个大跳旋律,逐个解决(从声音上引导学生,用打哈欠的感觉去唱)。
9、教师弹伴奏,学生齐唱,注意提示学生整个歌唱状态(积极地、高位置的)。
10、曲式分析与进一步歌曲处理:提问重复与对比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学习和掌握力度记号和延长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记号对歌曲情绪表现起的作用。
11、播放一段关于歌曲《故乡的亲人》背景介绍的视频与演唱视频片段,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绪。
12、学生自行分组讨论自己演唱歌曲的感受,然后全体同学交流。
13、请学生分组上台展示,并以多种形式进行师生评价。
三、知识拓展
1、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第一乐段,请学生总结思乡作品的速度和情绪。
2、出示老师自己喜欢的一首关于思乡的诗《静夜思》,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思乡的诗词。将《思乡曲》继续作为背景音乐,将音乐、文学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对人的情感世界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每一个离井背乡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更会有着深深的眷念之情,让我们在朗读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中结束本堂课。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