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大海范文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
    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
    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
乡愁教案    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
    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
    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
    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
    (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
    (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二)重点品读四个比喻句
    PPT展示四个比喻句(略)
    1.展开想象,说说对这四句诗的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明确:四个比喻句分别表达了对母亲的想念、对新娘的思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祖国的深沉的爱意。
    2.四个比喻前后顺序上的安排有什么讲究。
    明确:步步扩大,层层深入,节节升华。
    3.联系诗中的“这头”“那头”“里头”“外头”,体会这些词语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的用词拓宽了空间,诗人在这样的时空环境中阻隔,时空迢遥,可望而不可即,痛苦思念。乡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的泥石流,但是作者用四个比喻,让这种复杂的复调的情感具象化,化抽象为具体,表达自己的乡愁。乡愁是对母亲的思念,是对妻子的思念,是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是希望台湾早日和祖
国团圆的热切期盼。读完全诗,我们受到感动。
    五、读诗之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一般都是名词性的具体事物。这四个比喻句的喻体――“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就是意象。
    (一)用其他的事物来替换诗中原来的喻体,仿写一个新的比喻句(诗中其他语句可以稍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