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易安诗词语言特点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并称为是“婉约词宗”,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是“易安体”值得后人关注。对于易安词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她的艺术创作,同时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易安词的艺术成就、艺术风格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和探讨,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易安词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通过对易安词语言风格的研究,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
标签 李清照;语言特点;探究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宗”。
下面试从四个方面,对易安词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1 婉约含蓄与坦率细腻
语言的这种特点体现在”曲、细、柔”,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凤凰台上忆吹箫》作于易安新婚后不久,抒发了女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词一开头就展现出一幅闺阁图景:“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这里着意渲染一种慵散气氛,无一字提及主人公心情如何,却处处暗示主人公心情的极度不佳。此属委婉的侧写。然后,笔势突转,“生怕离怀别苦”脱口而出,毫不遮掩地直抒情怀—— 一切愁源所在,皆因“离怀别苦”。此属真率坦直。然而,词人没有让感情的洪流一泻千里,而是就此打住——“多少事,欲说还休。”正是这种自我克制,使感情的痛苦转化成身体的耗损——“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瘦的原因,无疑是“离怀别苦”,但词人却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病酒”和“悲秋”两种原因的否定,隐示“离怀别苦”对自己的无情折磨。这种以反说正、侧表曲达的方法,避免了说愁的直露,更增添了词的韵味。
再如,易安写晚年悲苦生活的《临江仙》,其下片写道:“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对过去和现实清醒的判断,这是真率。“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无意思”、“没心情”本是直抒胸臆,但它与“试灯”、“踏雪”联系在一起,再结合词人南渡前后生活变化来看,在直抒胸臆中又透出许多未尽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委婉含蓄的。《臨江仙》抒发愁苦之情,而整首词却无“愁”、“苦”的字眼,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 清新淡雅与庄重生动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这首词似乎是信手拈来、毫无雕琢,运用浅谈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荡舟晚游图,似乎一位活泼开朗、豪放潇洒的少女正从画面向我们走来,可谓是妙笔生花,语言充满了勃勃生机。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语言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态、蕴含的情感、微妙的肢体变化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
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让我们看到青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如此的娇羞而调皮,纤纤手的细节描述与后面的“和羞走”相对应,一个娇弱天真而又聪慧多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 语言精练且音律和谐
《声声慢》一开头连用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孤独、落寞美,女词人用重复的文字,使描绘的景和人物内心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显现了她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其中“寻寻觅觅”四字是由舒徐的音调转入急促的音调,“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0个字,又由舒徐转入急促,从而形成高下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把人物感情上的波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作者似乎是特意运用这种吞啮抽泣的音调描写忧郁恍惚的心情;同时让这种音调渲染出一种冷落凄清的气氛,十四个字紧紧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环境、心情,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伶仃、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细腻贴切,震慑人心!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谓是声声泪,字字血,一字千钧,真可以说是深得音律之妙。开篇的十四字七组重叠,一气呵成,细腻婉曲而又浑然一体,构成心理描写的绝唱!浓厚的悲凉氛围一开头就笼罩全篇。词的下阕结尾处,又用叠词“点点滴滴”,
与开首十四字遥相呼应,气势贯通。瓢泼大雨并不足以衬托内心的悲苦,点点滴滴的细雨,一滴一滴地下,好像诗人的眼泪一样,滴滴流入到读者的心里。这首诗作遣词造句精炼,准确,传神,富有节奏感,音律美,不愧是经典中的经典!再如,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临江仙》)
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飘零。三个深字的运用,加强了语气,庭院深深到底有多深呢?深深的恐怕不仅仅是庭院,也包含着李清照深深的思念之情,寓情于景,笔墨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却又意味深长。
4 叠字、叠句的妙用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蝶恋花》)
在李清照背井离乡,逃往异地路途中的悲戚和惆怅的心境,这里的叠词“千千”更加强调了当时的苦闷,不愿意离开自己深爱的故土但又迫不得已的心情。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便产生了一
种深邃美。“潇潇”渲染了当时的氛围,在这样的一种苦闷的心境之下又下起了小雨,增加了些许感伤,使得悲伤的氛围更加悲戚。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
在这里人的孤独与月的寂静相互映衬,情景交融,“悄悄”与“依依”的含蓄而巧妙的运用,使读者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知否?知否?”(《如梦令》),“浮槎来,浮槎去”(《行乡子》),“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多丽》)等等,两句一叠,句式整齐,音调和谐。也有三句重叠的,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乡子》),“更挼残蕊,更燃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等等,节奏紧促,动作连贯,既把词人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合乎词的格律,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作为我国婉约之宗,在诗词领域“别是一家”,其语言婉约细腻、清新淡雅且又率真自然、活泼生动不仅细致描绘了景和人,并且构成了和谐委婉的音调,增强了它的艺术性。好
象一支动听的乐曲,随着曲调的抑扬婉转,把人们带到了诗情画意的境界,真正的做到了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参考文献诗人的眼泪
[1]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
[2]孟庆祥,朱佳新,孟繁翠:《千家诗·古诗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富金壁:《中华文化经典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刘佳(1983—),女,河北丰润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助教;郭明志(1947—),男,天津人,原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敏(1981—),女,鸡西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