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工作卓有成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给予党纪处分97260人,占党员总数的1.4‰。其中,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失职渎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和财经纪律等受到处分的78980人,占受党纪处分人员的81.2%。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的3530人,占受党纪处分人员的3.6%。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现在一些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涉及少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不断发生;一些人财物管理和使用比较集中的部门案件频发多发;地方和部门乱收费、乱和各种摊派以及与民争利等不正之风相当严重;导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还存在。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是严峻的,反腐败斗争任务仍是繁重的。如何做好新形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笔者以为,当前纪检监察干部尤其要树立以下五种理念:

  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大量的案例反复证明,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权力就会失去监督,腐败就容易产生。人事任免不公开,就容易出现“近亲繁殖”、“跑官要官”、“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问题;资金分配使用不公开,就容易出现侵占、挪用、贪污等现象;工程建设项目不公开,就容易出现权钱
交易等行为;行政审批不公开,就容易出现吃拿卡要等现象。最近查处的上海社保资金案再次深刻警示我们,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至关重要。之所以有人敢把老百姓的32亿“养命钱”拿去牟取暴利,就在于他们是暗箱操作、偷偷摸摸进行的。交通部长李盛霖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一语道破诸多腐败现象的关键:“公开了就不会出问题,出问题的都是怕公开的。”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将权力运行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腐败问题就难以被掩盖,腐败成本就会不断提高,腐败分子的畏惧感就会增强,腐败的机会就会大幅减少。要不断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稳步推进党务公开。一是要扩大公开范围。凡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准公开的信息,都要公开。二是要突出公开重点。要把干部众关注的焦点、热点、 难点问题及时全面的进行公开,防止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将一些无关紧要或关系不大的信息进行公开,而人事、资金、项目、行政审批等重大权力运行情况则遮遮掩掩,不愿意公开,或者是不及时公开。三是要创新公开形式。要积极探索述职、报告、对话、质询等多种公开方式。要不断提高公开的科技涵量,积极推进权力运行情况电子监督,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四是要注重公开实效。对众反映的问题及所提的意见建议要建立台帐、销号
整改,防止公开归公开、运行归运行。

  二、责任是最好的防火墙

  为什么多数单位如果执纪执法机关不介入,腐败问题就不会暴露,有关人员就难以受到处理?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最近,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说过一句话,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现在问题主要是责任追究不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了问题,相关领导没有受到追究,责任制就是一句空话,领导干部对违纪问题就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甚至自己也参与进去,同流合污;责任制落实到位,单位或下属出了问题,领导要受到牵连,大家才会认真抓好监督。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抓好责任分解,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要抓好责任考核,加强平时督查,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领导干部对所属地方、所辖单位及干部廉政建设问题不闻、不问、不管、不抓,导致出现重大违纪问题或屡屡出现违纪问题的,要实行责任上查制度,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分管领导直至主要领导的责
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对党风廉政建设负起责任来,才能真正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三、良心是最好的护身符

  腐败分子害怕罪行暴露,总是千方百计的企图寻求庇护。其中一些人包括像韩桂芝这样的高级干部甚至天真的以为,神能够保护自己,为此日夜烧香拜佛,还有的不惜花重金为寺院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却最终仍难逃法网。这些党员干部腐败堕落,从政治上讲是理想信念动摇,从道德上讲就是良心缺失,就是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准则,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一个有良心的人、讲道德的人,必然会注意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而一旦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良心,就会将礼仪廉耻抛到脑后,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到那时候,就是神仙也救不了。

  要保持党员干部的道德良心,就必须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真正形成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必须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激活其廉洁自
律的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要教育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身体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加强道德修养,见贤思齐,知荣辱、辨是非、明得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做一个心地清净、品德端正的人,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四、惩处是最好的警示牌

  不查办案件,腐败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腐败现象必然不能够有效遏制;只有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腐败问题一查到底,对腐败分子毫不手软,才能警示胆敢以身试法者,才能真正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吴官正同志提出“要让腐败分子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追悔莫及”,就是要求我们要保持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做到改革开放、加快发展要坚定不移,从严治党、惩治腐败也要坚定不移。

  有腐败问题,我们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了腐败问题而不严肃查处,是渎职;就案办案,不剖析发案原因,不提出治本措施,是未尽职。国家药监局原纪检组长、党组成员杨宝纪检组长
祥被免职,原因就是因为对所监管部门高官腐败行为负有失察责任。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抵制说情风、过好金钱关、不怕得罪人,敢于查办案件,特别是要敢于查办大案要案。同时,要善于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发挥查办案件的综合效应。要通过查办案件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督促和帮助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和完善,防止腐败问题再次发生;要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防;要以案释纪,开展好警示教育,实现查办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目的。

  五、落实是最好的试金石

  当前反腐败工作遇到的最大瓶颈,是落实问题,一是一些工作浮在面上,比如一说惩防体系就拿出一本制度,一说廉政文化就扛出几块牌子,甚至一些工作就是由文件计划和情况汇报构成。二是一些制度写在了纸上,而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譬如,为了预防公车私用、,各相关部门不断在出台措施。但事与愿违的是:治理了许多年以后,公车私用、现象在许多地方反倒有了“不成其为问题”的苗头——许多人开始觉得,只要不往自己家里拿,用用公车、吃吃公饭是无所谓的。


  我们要加强理论创新,以不断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但更要抓好落实,要用实践来检验成效。抓落实,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一要深入扎实,不要蜻蜓点水。要注重实际、注重实干、注重实效,切实防止把文件当落实、把开会当贯彻、把制度当摆设的弊病。二要持之以恒,不要虎头蛇尾。要始终保持工作热情,敢于排难而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切实防止开始时雷声大,到后来雨点小,到最后不了了之;或是领导催一催、就动一动,领导不问,原地踏步;或是碰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的现象。三要开拓创新,不要因循守旧。要树立求新求变的观念,敢闯新路子,敢想新办法,以更高的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切实防止怕创新,以为创新就要增加工作任务,就要给自己麻烦,对任务能拖则拖、能躲则躲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