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宣传月黑板报内容
1、健康是成功的命脉,是成功的本钱。
2、健康就是一切,没有健康,你就一无所有。
3、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4、只有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遇到困难不屈服。
5、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
无比!
6、健康与非健康不是绝对的对立面,而是相对的有过度性阶段
的状态。
7、人生不过三万天,成功失败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
快乐最值钱。
8、健康只有一棒,我们是幸运的,紧握这一棒冲刺,我们将站
立于成功之巅!
9、健康,也是整整陪伴我们十几年得好伙伴,好朋友,我们可
以说是形影不离!
10、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
书养胆,喜运动养生!
11、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对父母的孝心不能等,子女的教育不能等,自己的健康不能等。
12、虽然健康常常不打声招呼就出了门,但你只要重视它呵护它,总有一天,他会自己回来的。
13、健康的心理使我领会了很多生活的真谛,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
14、没有健康的人生也就谈不上理想与追求。智者与愚人之分就是看谁能够珍惜健康,把握幸福。
15、虽然健康常常不打声招呼就出了门,但你只要重视它、呵护它,总有一天,他会自己回来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
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
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
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
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
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
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
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
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
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
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
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
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
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
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
重要的特点。
黑板报内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
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
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
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
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
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
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
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
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
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
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
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
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
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
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
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