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笔记汇总
【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
二、散文的分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
2.写景状物类散文
3.议论说理类散文
4.文化游记类散文
【读文步骤】
一、读文步骤
第一步串“形”
首先,明确何为散文的“形”,便于在阅读时“抓形”
所谓“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阅读文本时,首先根据题目及所写内容,区分散文类别,便于在阅读时出其“形”,“抓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概括每个段落层次的含意,梳理出文本所写的内容。
其次,思考“怎么串”,这就需要“捉线”和“辨法”
“辨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分辨其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谋篇布局的外在形式,回答问
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第二步聚“神”
神,就是文章的情感、主题、意蕴等。聚“神”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思考“形”背后隐含的东西。可以采用“询问法”,就是询问为什么写这些“形”,然后思考。
2.瑞摩重点语句。作者情感态度转换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等是揣摩的关键。
3.关注重点语段。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环境描写段落等是关键。
二、读文深思
1.理解景、物与情、境的关系
2.理解“形”和“神”之间的关系
(1)由言及意,既要有理智的分析,也要有情感的判断
(2)整体把握与局部确认要相互对照,比对分析
(3)要懂得散文“由实至虚”的文体思维特点
高考命题点一 把握散文结构思路
题型一 概括分析结构思路
命题角度一 梳理结构思路
一、掌握必备知识
1.高考常考文本结构类型
分 类 | 特 点 | 思 路 | 教学关联 |
静赏式 | 定点定景,多方写景;联想深化主题 | 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 | 《故都的秋》 |
感悟式 | 撷取日常生活片段,以情感或见闻为线索 | 抒情触媒——相关场景——相关人物——生活感悟 | 《藤野先生》 |
参游式 | 移步换景,景变情迁;虚实相间,篇末点题 | 入景——赏景——联想——收束 | 《荷塘月》 |
象征式 | 形在写物,旨在象征;卒章显志 | 描摹物——由物及人——言志向 | 《囚绿记》 |
追怀式 | 抓住景物或人的主要特征,表达寄托的情思 | 眼前景——从前景——怀念情 | 《背影》 |
叙史式 | 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抒发感慨 | 奠定基调——追述史实——抚今感慨 | 《记念刘 和珍君》 |
2.散文的结构思路分类及特点
分 类 | 特 点 | |
纵向 思路 | 时间顺序 | 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重在反映过程。 关联教材:《荷塘月》既有空间顺序的转换,又有时间的变化 |
空间顺序 | ||
逻辑顺序 | ||
横向 思路 | 总分式(分:层进 式、并列式) | 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 多侧面地加以叙写。 关联教材:《故都的秋》 整体结构关系属相属 总分式,中间主体段 落——五幅图画在 结构关系上属并列式 |
对比式 | ||
纵横交错式 | ||
二、掌握技巧,到解题钥匙
“四字”法解答理清结构思路题
1.明——明确类型,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文章类型不同,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方式也不同。
2.审——审读段落,明晰文脉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会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下文或收束上文的作用。在出中心句后,分析概括每一段表达的意思,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3.理——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直接考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划分层次时,有线索的,如时间线、空间线、情感线、事件线等,就线索;无明显线索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并概括段意。
间接考查:结合文章的层次脉络,寻表现情感思绪变化的词语(文中没有的,需要自己概括),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序。
4.组——运用模式,组织答案
答题模式一: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答题模式二:(分条)①……②……③……
命题角度二 分析构思技巧
一、两方面储备必备知识
1.选材组材
选材是就用什么材料而言,组材是就材料的运用而言,前者侧重于“写什么”,后者侧重于“怎么写”。
(1)选材往往思考材料有何独特性,选材的不同角度及作用,它要求典型、新颖、贴切。如选
材是否广泛、自由、点面结合,主体材料中是否穿插其他材料,以及引用古诗文或神话传说等。
(2)组材方式: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的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特别说明: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组材方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具体到文本中,安排材料的详略也是重要方面。线索将在后面重点复习。)
2.结构技巧及其艺术效果
名称 | 艺术效果 |
开门见山 | ①强调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引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
卒章显志 |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
过渡衔接 | 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②使结构严谨,衔接自然 |
题文照应 |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
首尾呼应 | ①重复开头内容,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 |
前后照应 |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 |
伏笔 | ①使内容完整;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 |
起承转合 | 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②章法井然,结构清晰;③环环相扣,结构连贯;④衔接自然,结构严密 |
铺垫 | ①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②大大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
二、三方面组织答案
根据结构技巧内涵判断出“结构技巧”后,关键在于分析其作用,可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
结构 方面 | ①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
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 |
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由……转而写到…… | |
④总结上文:呼应上文散文阅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 |
⑤线索:贯穿全文,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 |
内容 方面 | 写了(说明了)……(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
表达效 果方面 | 一般效果是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来谈 |
命题角度三 分析线索及其作用
一、掌握必备知识
线索类别
(1)事物线索
(2)感情线索
(3)时间线索
(4)空间线索(地点)
(5)人物线索
(6)事件(事线)
二、掌握技巧,到解题钥匙
1.“六看”定线索
看标题 | 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 |
看题材 | 在确定散文题材类型后可以大致推知该文线索。写景散文多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状物散文多以该物或对该物的理解、情感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与人物的交往为线索,叙事散文多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议论抒情散文多以情、理(认识)为线索 |
看时空词语 | 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 |
看“物” | 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 |
看议论抒情句 |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
看情感变化 | 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出文章的线索 |
2.分析线索作用
(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