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知识清单(一)
一、 散文的贯穿线索
1、散文的常用线索
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
散文的标题常常就是文章的线索。
2、线索的作用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二、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各个部分个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一)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1、内容:深刻的寓意,表达的主题、情感……
2、结构:与前后文的联系,与标题的关系
3、表达效果: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结尾段落中语句的作用。
开篇: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2、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3、欲扬(抑)先抑(扬),设置悬念。 4、埋下伏笔,铺垫照应。
5、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6、比喻开头,由虚入实。
7、对比入题,强调主体。 8、类比引入,发人遐思。
9、侧面入笔,含蓄自然。
中间:1、承上启下。 2、由叙述转向议论。
3、由写景转向抒情。 4、由正面转到反面。
5、由……到……。 6、层层深入。
7、总领下文。 8、总结上文。
结尾:1、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2、问句作结,发人深思。
3、用省略号,余味绵长。 4、比较作结,突出情感。
5、想象作结,意蕴深远。 6、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7、呼应前文(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8、以景结情,含蓄委婉。
9、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10、升华主题。
三、分析、概括作品的总体结构思路。
1、线索:指出线索是什么,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2、写作思路(文章思想脉络):先依据内容划分层次,归纳概括,最后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
(1)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2)并列式 (3)对照式(正反对比)
(4)层进式(层层深入,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等等)
四、归纳内容要点:
(一)划分段落或段内层次。
1、文章段落的划分:
(1)依据时间顺序: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语,应出有助于划分段落的标志。
(2)依据空间顺序:注意文章地点的转换,空间位置的变化。
(3)依据分列的事物:注意文章所写景物、事物的变化。
(4)依据事件的发展:注意事件发展的阶段性。
(5)根据文章线索: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段落层次。
(6)依据思想情感(或心理)的变化:注意文章的感情或作者的联想、想象、思考内容、心理的变化,一般的散文都有一条暗藏的情感线索,有的甚至直接以情感为线。
(7)依据文章结构特点:常见的如“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结构,有的是并列结构,还有点是层进结构。
2、段内层次的划分:
(1)根据文本的内容:根据段内的内容(或时间,或地点,或事件……)来划分段内的层次。
(2)根据文章的标点符号:有时文章的标点符号(如句话、分号)可用来作为划分层次的重要参考。
(3)根据文章的词语标志:词语标志(如“首先…其次…” 、“先前…后来…”“如今…”等)也可用来作为重要参考。
(二)概括段落或层次的核心内容。
要注意领起句和中心句的区别。中心句能够反映核心内容,领起句不一定是中心句,它可能只起领起一段文字的作用。
(三)注意筛选文中的信息。
1、确定区域:要寻问题所指向的区域,按照段落或层次理出一条条信息。这样的区域,有时只有一句话,有时集中于某一段,有时分散于全文,要注意题干中的语句(或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准问题指向的有效信息。
2、筛选信息:尽量在文本中筛选显性的信息,将文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摘录出来,将有效的信息加以概括(整合);当文本中并无这样的显性信息时,要依据文本,深入理解寓意含蓄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阐发、归纳。
3、摘录整合:紧扣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语句、中心词。有些信息较含蓄委婉,要对原句深透理解,将含蓄的比喻性的语言,用凝练、具体、明确的语句整合概括出来;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取干去枝,摘录整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题
目限定了字数,答案直接抄录原文时刚好与字数相等,这样的答案有时并不是完整的。
五、概括作品主题
文章阅读的第二步,就是要概括作品的主题。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表现。
1、联系背景:时代背景是大语境,是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依据。
2、抓住标题:文章的题目,片言居要,它是全文的“睛”。
3、抓中心句:抓住各段的中心句或筛选其他较为显性的信息,可直接掌握主题和情感。
4、筛选信息:注意筛选文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深入透彻理解文中有较深寓意的重要语句,尤其是抒情性语句、议论性语句、比喻性语句等等。作品的主题常常寓于这样的语句之中。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二)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选取典型的有特征的事物,以小见大,篇短韵长(哲理性)。
(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不同人称的交互出现,可以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使行文变化曲折,有助于作者不同情感的表达。
2、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记叙。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说明、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注】补叙、插叙还应根据内容区别对待。
(二)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1、描写技巧:(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静态、动态结合(动静结合)(3)白描、细描结合, (4)描写、抒情结合。
(5)虚实结合。 (6)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
(7)点面结合。 (8)绘形绘绘声。散文阅读
2、写景角度:(1)观察角度—定点观察(远眺、近看、仰视、俯瞰),移步换景。
(2)感觉角度——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3)写景顺序—— 远——近、上——下、外——内;时令变化。
(4)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5)写景内容——意象意境、情感基调。
3、景物作用:(1)交代时令、背景。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烘托人物心理、性格、思想、情感。
(4)为情节作铺垫(埋伏笔)。
(5)更好地表现主旨。
(3)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是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以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抒情技巧: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
2、抒情作用:(1)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用第二人称,使作者的情感态度 更为鲜明。 (2)情景交融,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
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哲理散文——选取典型性题材,富有深刻内涵,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
表现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古喻、以小见大……
2、散文的表现手法
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文体知识运用、修辞手法和其他相关写作的技巧等。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达特:
1、语言风格(特点):词语使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2、描写特:描写技巧、写景角度……
3、抒情特: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3)常见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1、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作用:含蓄深刻;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2、衬托: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用相似的陪衬为“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常常和对比共同使用)。(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3、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作用:设置悬念;感情铺垫;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