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中的“我”
散文是写“我”的文体,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散文,不论是写人还是抒情散文。读文中的“我”,是阅读散文的根本原则。
好散文与差散文、会阅读与不会阅读的分别也正在这里,有人把散文写成了小说,有人把散文读成了小说。把散文写成小说,是把“我”丢了;把散文读成小说,则是眼中无“我”。无论是“丢我”,还是“无我”,都不合散文之道。
读表达指向
一提散文,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出“形散而神不散”这句话。神不散,究竟该如何理解?是指一篇散文的主旨集中单一呢?还是指行文时时都包含着主旨精神呢?
严格地说,好散文应该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但是,在日常的阅读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形散而神不散”简单化,认为只要“篇末点旨”,就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标准,不太顾及全篇的整
体性,不顾及主旨表达在一字一句中的倾向性,总认为到了文章中的主旨句,就读懂了整篇文章,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这种阅读意识,或者说阅读理念,使阅读肤浅化,有时还会误读。
读表达倾向,是指从字里行间的表达倾向中读出整个文本的主旨灵魂。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善于从整体上抓文脉。
文脉不是我们平常说的线索,线索在文中鲜明具体,比如,时间、事物等线索,文脉则是一种表意倾向,它是在语句的组合过程中形成的,好散文应该是前后贯通、浑然一体的生命体。《荷塘月》中有这样几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可惜我们现在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如果能把这些句子联起来读,则一目了然,三个转折关系的句,构成了整个表达倾向的框架,极为清晰完整地表达了朱自清想逃离现实而不能的挣扎心态。
二是要注意从局部体会其特殊的表达目的。
读情感体验
读散文不能搞信息筛选。散文讲究情韵,讲究涵泳,讲究揣摩,讲究品咂。如果把散文当作报纸新闻读,就读错了。
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的情韵意味呢?
一滴露水可以压弯草叶,但是“轰然坠地”又怎么可能,一滴露水无论如何也弄不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这句话究竟想表达什么?其妙处在哪里?
“轰然坠地”,是史铁生的感受,是史铁生内心世界的外显化描写。这滴露水,形体弱小,生命短暂,还有比一滴露水更微弱的吗?可是这滴露水也有一个活泼的生命过程,滚动、聚集、壮大,然后一跃化入大地,同时也借着太阳的光辉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滴水不就是史铁生心目中的生命写真吗!他从这滴露水里感悟到了一个生命的健康状态,因而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活着的道理。
没有感受,读散文则味同嚼蜡。
散文阅读,是心灵体验的过程,不能用知识识别的方式完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