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古诗,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2.结合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唱诗歌。
3.展开想象,用现代文写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行吧,游览美好的风景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人家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大家去过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去了(农村特级教师培训时),让大家看看杭州西湖美景。展示图片,请大家看望湖楼的景,看到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初读诗歌与识字,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自学《望湖楼醉书》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学习《望湖楼醉书》这首古诗。
2.小组内交流自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问题。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苏轼的诗至今流传下来的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望湖楼醉书》是组诗中的一首,是他写景诗的代表作。)
三、认识作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
解题: 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在望湖楼上带着醉意写下的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再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诗句的意思
前两句要点:“翻墨”:指乌云像打翻的墨汁。
“跳珠”:形容水面上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打翻的墨汁一样的乌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阵疾雨就落下来了,雨点像珍珠一样散乱地落入船中。
后两句要点:“卷”:席卷、翻卷。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地面上刮起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全吹散,从望湖楼上往下一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作者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描写了西湖的不同景象。)
要点:作者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凶猛;用“跳珠”写出了雨的急骤;用“忽吹散”写出雨来得急去得快的特征。
五、读诗比赛,男生、女生比赛读,小组读 赏意境
作者正是抓住了西湖六月的天气由云而雨,雨过天晴,景物变化急速的特点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读时也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景物的变化之快。
放音乐、听古诗,想象画面。
欣赏配乐朗诵后练习背诵,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六、唱诗活动,拓展升华
同学们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七、写作收获,总结感悟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诗豪迈奔放, 感悟生活:风雨过后,会很漂亮。每件事都会有它最完美的结局。
每个人的人生亦是如此,今天奋斗的你,明天一定会拥有美好的结局!
五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习惯,对古诗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积累,但还有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聪明灵活,但没有把智慧用
到学习中。对待这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兴趣、爱好拓展到学习上来,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或者寓教于乐,让课堂生动有趣;或者讲得激情澎湃、入情入境;或者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学习,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在语文诗歌学习过程中,创设条件,激励他们去读、去背、去唱,让他们对自己对学习越来越充满了信心,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效果分析
通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节课的学习,尤其是最后环节让同学们写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对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分析如下:
1、写作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感悟写作的技巧!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感受到了修辞手法的运用的好处和作用,并且有一定的掌握。
2、通过诗歌的学习,加上对作者苏轼的人生经历了解,让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做人的道
理。每个人的人生亦是如此,今天奋斗的你,明天一定会拥有美好的结局!
3、在教学中,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独立读,男女读诗,集体读诗。尤其是古诗新唱,让孩子们从唱中感悟我们的生活、文学创作也需要向作者一样用心灵和技巧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