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2022-12-1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精选14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篇1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由课题导入,了解题意及诗人。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的古诗。1、揭示课题,让学生读题,并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2、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3、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4、教师简单出示图片:介绍望湖楼及诗人苏轼并范读题目,学生再次读好题。 读题,并解题。注意理解“书”就是写的意思。听教师简单介绍诗人苏轼并范读。二、初读指导。 读通顺这两首古诗。对诗文有初步的印象。1、出示古诗: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
语。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2)指名画出停顿。(3)自读古诗,读正确。  自由读古诗。读出节奏感来。三、学生品读诗句。            通过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借助译文,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并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感受诗人用词的特点和古诗的语言美。课堂交流。1、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2、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3、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4、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这首诗呢?(读出雨来得急、大,风过后水天一的惊奇语气)5、指名用惊奇语气读诗。6、配乐朗读诗,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沉浸在古诗中,以熟读成诵。7、讲解诗的对仗及韵脚的特点。8、诗与诗比较:出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学生仔细读读诗,再说说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什么?(西湖上先晴后雨的美丽景。)    读诗句,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相互交流学习,感悟诗句的意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读古诗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学生跟着配乐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写景的手法。
(对仗及韵脚)      五、拓展阅读。通过观察图片练习写诗句。1、 通过观察西湖“雷峰塔夕照”、“三潭印月”图片,练写诗句。2、 学生交流。学生尝试写诗句。六、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2、抄写古诗。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描绘的意境写下来。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云 、山                            雨 、船                              风                            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篇2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老师知道大家喜欢读诗、也喜欢背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云、雨、风、水,你会背多少含有这四个字的古诗呢?今天,我们男女生分成两组来比一比,看哪一组积累得多。
    2、大家刚刚背的这些古诗都含有云、雨、风、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苏轼的这首诗同时含有这四个字,谁能把诗题读好了。(指名读、齐读)
    3、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4、咱们现在再来读题目,听好老师的要求,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来是在什么时间写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写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让我们一齐读)
    二、 品味古诗:
    1、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自己去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节奏,边读边用斜线划一划。
    个别读。诗中藏着一个生字,你能把它出来吗?
    开火车读。
    自己写一写。
    2、诗中除了描绘了云、雨、风、水这四种景物,还描绘了哪些景物?
    用笔在书上圈一圈。(板书:山、船、地、楼)
    3、短短的一首诗就给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首诗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奇特的画面。请你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1)如果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说,师:你的想象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2)你们读了这句话,眼前出现什么画面呢?
    (3)还有谁来说一说。
    (4)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5)你说的真精彩,你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
    (6)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读,读出急雨前的阴沉沉、黑压压。
    4、除了汹涌翻滚的黑云,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1)谁能说一说。师:你说得太美了,你能带着这样的美感读读看吗?还有谁愿意读?
    (2)喜欢这句诗吗?咱们女生一起读出对雨中景的喜爱之情。
    (3)夏天天气忽然变化真是让人紧张,让我们全班一起读读诗的1、2两句。
    5、诗中打翻墨汁般的黑云、珍珠般的雨点都让我们惊叹,诗人还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个地方知道的?
    (1)天变化得可真快啊,你能读读看吗?
    (2)其他同学读了有什么感受。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
    (3)风显示了它巨大的威力。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一起读。
    6、你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画面?请你美美地读一读。你的朗读真棒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转眼雨过天晴,刚才的一切都好象没有发生。(引读)就只见——望湖楼下水如天。
    7、诗人笔下的夏日西湖,真是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让我们再次去感受一番。(齐读)
    三、品读诗词:
    1、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的景象,你觉得这场雨下得怎么样?从哪些词感受到的?请你再读这首诗,并用笔圈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交流:“翻墨” “白雨”“吹散”“卷地”“水如天”。相机板书)
    2、还有谁也觉得这个词用得好。还有谁想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
    还有谁想补充。
    3、的确,这个“跳”字用得极为传神,连苏轼自己也十分欣赏,他50岁时又来到杭州,又写下了这样诗,(出示、自读)“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4、你读了以后有什么疑问?
    5、可见诗人对这首情有独钟,50岁时还念念不忘,他又一次陶醉在西湖的雨境中。(齐读)可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再读古诗1、2句)从而也能看出词语用得妙的重要。
    6、苏轼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让我们
再读读这首诗,去感受苏轼的陶醉之情。
    7、分小组赛读。
    8、齐读。
    四、课外拓展。
    1、中国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园林精致秀气,闻名中外,杭州的西湖则如一幅舒卷的画卷,苏轼对西湖的喜爱之情从另一首诗也可见一斑。(出示)
    2、自读这首诗,把诗句读正确,并借助下面的解释,边读边想象苏轼描绘的西湖风景。
    3、个别读。
    4、讨论。
    5、齐读。
    6、大家知道吗?苏轼和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在杭州做了五年的知府,疏通了西湖,修
了一条长长的苏堤。他热爱西湖,他的名字就是西湖最好的名片,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苏轼为我们描绘的西湖美景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能用“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的方法读懂诗。 
    3、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感觉诗人苏轼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
    二、重点 
    1、以“情”为线索,以景为辅佐点,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2、古诗中精妙语言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每个季节的雨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带来不一样的诗情画意,给文人墨客以无限的遐思,谱写了众多的诗篇。公元1072年,大诗人苏轼来到了西子湖畔的望湖楼,正逢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从天而降,诗人被西湖上的雨景迷住了,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课件:古诗,指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我们今天就随着诗人一起走到西子湖畔的望湖楼,走进公元1072年的那一天。
    二、初读感知
    1、(课件显示,一读:正字音)。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朗读?(课件回到古诗)
    (注意翘舌音:遮、珠、入、船、吹。注意字形:遮的里面是“廿”不是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