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诗缘情的流变
作者:徐培
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2
        要: 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两个重要诗学范畴分别是诗言志诗缘情,在由诗言志诗缘情的流变过程中,诗学观念逐渐由注重政教本位过渡到注重情感本位,这一诗学观念的演变与当时个体本位意识的复苏密切相关。本文试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分析诗言志诗缘情的流变过程。
        关键词:诗言志” “诗缘情情感本位
        “诗言志诗缘情是中国传统诗论中两个极为重要的诗学范畴,诗言志语出《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一诗歌的开山纲领,始终稳稳地占据着诗学正宗的位置。而诗缘情是西晋陆机在其论文《文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体有万殊,物无一量……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虽然本意是为了区分不同文体的体式特点,这却概括地反映了汉末到建安以来诗歌发展的新的走向,并客观上揭示了诗的抒情性质,被人们视为与诗言志并行的两大诗歌理论范畴。
        “缘情言志作为古代诗学上先后出现的新老两个传统,是相互承接而又彼此分立的。言志说是我们的先民对于诗的本性的初次界定,它着眼于诗歌表达人的体性意向心理活动的性能,在肯定诗中的情感质素的同时,又设置了各种体理性的规范加以导引,这在古代农业自然经济的条件下,特别是我们这个宗法式礼制社会的结构里,有其不可取代的合理性。缘情说则是文学创作成熟以后一部分文人才士对于诗的本性的重新界定,它强化了诗的感性生命,弱化了其理性规范,使得诗歌作品纯然成了个人寄情写意的手段,显示出历史演进中的个体自觉性的增长。朱东润言:中国诗者,大抵可分为二:温柔敦厚者为一派,其说出于《戴记》;缘情绮靡者为一派,其说出于陆赋。……国家分裂,儒教思想不足支配全社会之时,则缘情绮靡之说盛,晋宋六代之间是也。爱情诗集”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从先秦至两汉,其核心都还是言志说。言志说主要以强调载道、纪事为目的,所指之思想意志,虽然与情感有关,但主要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涉及政教内容、人生志向等理性方面。真正能体现诗歌作为一种有别于理性认知的新的思维方式,再在他们的作品中突破窒息情感审美的政教规范,表现出种种放荡的境界,那是直到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铸成诗缘情而绮靡这个新语之后,才开始逐步实现的,而缘情主要涉及个人的感情,包括哀怨及爱情等。诗缘情诗言志,一个侧重感性,一个侧重理性;一个强调诗的审美特征,一个强调诗的道德内容。由此而展开中国诗论的言志说和缘情说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