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
浅析艺术歌曲《纺车旁的格丽卿》
郑涯斐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高尚歌词
【摘要】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在他的创作风格中有一些承袭莫扎特和贝多芬古典主义时期的手法。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舒伯特在创作方法上和音乐构思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写作技巧,为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以歌曲《纺车旁的格丽卿》为例,从歌曲背景、形象塑造及演唱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浪漫主义;舒伯特;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106-02【本文著录格式】郑涯斐.浅析艺术歌曲《纺车旁的格丽卿》[J].北方音乐,2020,06(11):106-107.
一、歌曲背景介绍
《纺车旁的格丽卿》的诗词出自德国大诗人歌德,该歌曲的诗词选自他的诗剧《浮士德》,是歌德前后共消耗60年创作的一部悲剧诗,全诗一万多行,分为两大部分。
《浮士德》的故事内容源自16世纪德国的一个民间传说:人到暮年的浮士德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向终点,他站在火炉边向上天哀叹:如果生命可以重新来过该多好!魔鬼听到了他的话,来到他身边,答应他可以重返青春,但交换的条件是在浮士德死后把灵魂出卖给魔鬼。浮士德答应了魔鬼的要求,重新回归年轻,与美丽、纯洁的姑娘“格丽卿”相爱,而结局却以格丽卿疯掉、溺死她和浮士德的孩子而被判死刑的悲剧收尾。
这首歌曲舒伯特作于1814年,作者当时年仅17岁,却已显示出高超的作曲技巧,音乐与歌词、情景巧妙结合,堪称天衣无缝。有人说:“舒伯特的写作技巧已经在创作这首歌曲时达到了成熟和完善,其以后所写的歌曲只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二、《纺车旁的格丽卿》在艺术形象上的塑造
(一)诗词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歌曲《纺车旁的格丽卿》共分三节,每节包含三段,每段三句歌词。
第一句歌词这样写道:“我的心绪不宁,心事重重; 要恢复宁静,已不可能……”站在纺车旁的格丽卿喃
喃自语,她纺着纱,心思却是对浮士德的思念,开篇的叙说奠定了全文急促、焦灼的感情基调。第一句末尾格丽卿又重复了一句:“恢复宁静,已不可能,已不可能……”似乎是在无意识地自言自语,同时又是对当时急切心情的强调,给听者留下疑惑:究竟是谁使格丽卿如此心神不定?第二句歌词道出原委:“他离我而去,我面向荒坟,大千世界使我伤心。”原来是浮士德的离去使年轻的格丽卿心儿忧伤,终日忐忑不宁。
第二节歌曲的第一句仍是格丽卿心烦意乱的自言自语,舒伯特配用了与第一节歌曲相同的旋律。但在第二句中加入了新元素,格丽卿半是陷入一种对爱人的回忆,半是脱离了自己的意识,转而用明朗的大调旋律,歌词也转入对浮士德外貌的描写:“他举止高尚,他仪表堂堂,他面带笑容,他的目光炯炯,他言辞优雅、他谈笑风生……”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格丽卿其实已经处于对浮士德近乎痴迷的地步,我们不禁要对格丽卿这个单纯、专一的性格形象所打动,为这个高尚、纯洁灵魂的悲惨结局所惋惜——把所有好的东西加到一个艺术形象上,完美无缺,而完美的事物在最后却总是会走向毁灭——这是浪漫时期写作上常用的一种方法,由此达到矛盾冲突的最大化,使人内心里产生强烈的震撼。
歌曲的最高潮:“他的拥抱,他的亲吻!”把剧情推向顶点,格丽卿也全忘了手中的纺线活,纺车停止了转动,一切戛然而止……
歌曲到了第三段,开头仍是格丽卿不平静的呐呐自语,到第二句转入了对美好将来的期待:“我只想走上
前,把他留住、留住……一直到我们不得不分离!”这句话达到了全曲的最高潮,也是故事剧情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其实,我们已经从诗句当中多少隐约感觉到一点点悲剧性的味道,为后面悲剧性的结局作了铺垫,加大了前后对比的落差,使故事更具戏剧化。
舒伯特最具点睛之笔的要数歌曲的最后结尾部分:“我的心绪不宁,心事重重!”歌德的原文并没有这一句的重复,舒伯特用歌曲开始的第一句话作为收尾,既首尾呼应、完整统一,又是对格丽卿内心的一种哀叹,也是对悲剧性的一种预示。
(二)音乐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舒伯特在钢琴伴奏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之前钢琴在歌曲中只是起到伴奏的作用,是舒伯特给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赋予了新的含义。在他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是和歌曲一样的地位。
106 Northern Music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