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
《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3、品味文章的语言,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的情境,师生共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
【教学难点】
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设计思路】
教读本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
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像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课文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雷电天气的音画)
在这样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为什么?(多媒体展示
浊浪淘天的音画)
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地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多媒体展示海燕画面及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高尔基的《海燕》。
二、听品文章,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识记重点字词。
李商隐的诗全集2、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3、学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4、指学生朗读,学生互相评价,师适时指导。
思考:如果让你在题目“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修改标题的方法有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出合适的词语诗句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明确: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敏感……的海燕。
(这里将重点揣摩“高傲”一词。讨论明确“高傲”写出了海燕的藐视一切、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特点。作者要反复地强化海燕这一高傲、勇敢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扎下深根。所以不惜反复出现4次。)
揣摩“高傲”,思考:海燕为什么会高傲以解读其他海鸟?其他海鸟的特点是什么?这里写其它海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文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表达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三、再读课文,感受形象鸡肝怎么做
1、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速读课文,用笔划出标志着暴风发展变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层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学生基本答出后,顺势划分一下全文结构。)
(一)(1—6节) 暴风雨孕育之际
(二)(7—11节) 暴风雨迫近之时
(三)(12—16节) 暴风雨来临之前
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傲,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结合背景想一想,高尔基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
第二课时
一、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探讨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二拇指导语:作为俄国著名文学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难道仅仅是为了描写自然界中的海燕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1、简介写作背景。
十戒高尔基的《海燕》写于1901年3月,当时俄国正处于革命高潮到来的前夜,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大批工人失业,沙皇专制反动统治日趋黑暗,人民众无法忍受,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一小部分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的安乐窝,而许多英勇的革命先驱者,他们在广大人民众背水阵的支持下奋勇抗争,虽遭到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但他们毫无畏惧,坚信胜利一定会来临。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暴发在即豆角丝……
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行为的残暴。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
2、《海燕》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海燕——“鼓舞人民革命的号角”
据斯维尔德洛夫夫人的回忆录《斯维尔德洛夫》的记载:由于《海燕》这首散文诗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沙皇政府才认识到高尔基的危险性。于是不经审讯就决定把他放逐到库尔斯克去。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为高尔
基送行。高尔基刚到来,人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示威结束时,一位大学生激动地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力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海燕》在当时的俄国,是“鼓舞人民革命的号角”。
3、小组合作研讨象征手法的运用。
提示学生: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