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简介
(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小隐静脉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
、《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并得到他的热情帮助。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人间》(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
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
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
1931年回国之后,从1925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邢台县马河中学
译序
戈仁权 雪影译
我国读者对高尔基这位俄罗斯文学巨人的名字是十分熟悉和热爱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师的作品通过鲁迅、翟秋白、戈宝权等翻译家的大笔被介绍给广大读者。人们把《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阿尔达莫洛夫家事》、《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等作品深深地印在心田里。
高尔基(1868—1936)原姓彼什科夫。“高尔基”这位词在俄文里是“苦的”、“痛苦的”意思,高尔基为什么要改姓?这也许是个谜,但可以这样猜测,高氏比常人理解的人生之苦要多一些和深刻一些,也许“痛苦”是“人生”的互换词吧!
高尔基是这样描绘他的出生和童年生活的:“我于1868年或69年3月14日出生在尼日尼的染匠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卡希林的家里,母亲是他的女儿瓦尔瓦拉,父亲是彼尔姆的一名小市民,他名叫马克西姆・萨瓦季耶夫・彼什科夫,职业是装饰裱糊工。从那时起,我就光荣而清白地享有油漆业行会成员的称号。我五岁丧父,母亲死在库拉文纳村。
母亲去世后,外祖父把我送进鞋店当学徒。九岁,外祖父就用《圣经集》和《日课经》教我认字。我不想干修鞋做靴这种活计,终于逃跑了,后来又到绘画师那里当学徒,我还是溜之大吉了。不久,我进了画圣像的作坊,后来又到轮船上当伙夫,后来还帮花匠打杂。在15岁前,我就靠干这些活计维持生活。我酷爱书籍,经常读一些不知名作者的古典作品,如《古阿克——一名无可战胜的忠诚者》
、《安德烈・别斯斯特拉什内》(即《无畏的安德烈》)、《亚潘恰》、《致人死命的亚什卡》等书。”高尔基从不隐讳自己的卑微出身。
在高尔基当伙夫的那条轮船上有一个对他以后的文学道路产生重要影
响的人,这人就是厨师斯默雷。这位极富同情心的厨师经常帮助高尔基学习文化知识,迫使他阅读《圣行者传》、果戈理、格列布・乌斯宾斯基、大仲马以及许多共济会员的作品。
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学做“环形小甜面包”,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他只好走进下九流社会,同那些“沦落的不幸者”长久地生活在一起。在高尔基的《科诺瓦洛夫》、《沉沦的人们》等作品里,人们可以看到他在底层呻吟的缩影。俄罗斯乌斯杰河口码头可以为高尔基的青春岁月作证。当年高尔基在码头上背负沉重货物和拉大锯度日的情景被许多画家感人和生动地描绘过。1988年磨难曾一度折服过高尔基,他曾企图自杀,以此一了百了。意志终于占了主导地位,他战胜了死神。大病一场之后,他在街头当苹果贩子,吆喝着:“快来买呀,又大又甜又脆的乌克兰苹果……”
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
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尔基得到了许多平日得不到的东西——做人的深刻内涵和处世的细微洞察力。高尔基曾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俄国著名作家柯罗连科(1853—1921)慧眼识珠。1893年,柯氏把高尔基的处女作推介给俄罗斯文学界的知名人士,使他踏上了高尚的文学界。柯氏为高尔基修改作品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批评,就像老师对待刚进学堂门的小学生那样诚恳,热情,循循善诱。
高尔基早期的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同时并存,反映了他热衷于探索新的艺术方法。充满浪漫彩的小说《马卡尔・丘德拉》、《伊泽吉尔老太婆》(1895)等名篇赞美了俄罗斯人酷爱自由、向往光明、夺取胜利的坚强个性,《鹰之歌》(1895)表现了普通众在压抑中渴望战斗并夺取胜利的激情。作家歌颂的已经不完全是愤世嫉俗的英雄,而是以燃烧自己照亮人们前进道路的丹柯。中国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无论是短篇佳作还是长篇巨著,高尔基始终把普通人的美好品质和深重灾难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他们的无垠的精神世界。《海燕之歌》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
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取力量……”
鲁迅先生生前对我国翻译出版高尔基的作品十分重视。1933年5月9日,当他获悉邹韬奋先生编译的《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即将问世时,他兴奋地给韬奋先生写了一封信:韬奋先生:怎样写招聘信息
今天在《生活周刊》广告上,知道先生已做成《高尔基》,这实在是给中国青年的很好的赠品。
我以为如果能有插图,就更加有趣味,我有一本《高尔基画像集》,从他壮年至老年的像都有,也有漫画。倘要用,我可以奉借制版。制定后,用
的是哪几张,我可以将作者的姓名译出来。此上,即请著安。
鲁迅上 五月九日
《革命文豪高尔基》出版后的第二年,邹韬奋先生便请在苏联的萧三先生把这本十分珍贵的书赠送给了高尔基。
高尔基辞世迄今已整整59个年头了,但高尔基的名字和他的著作仍然受到全世界读者的青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尔基著作陆续翻译出版,深受我国读者喜欢的高尔基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几代人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了营养,汲取了精华,汲取了做人的勇气和信念。高尔基的文学作品对我国的革命文学事业也产生着十分可贵的影响。正如列宁所云:“毫无疑问,高尔基是一位宏伟的艺术天才,他带给了并且还将带给全世界无产者以很多的贡献。”
译者1995年10月
马卡尔・丘德拉的故事
戈仁权 雪影译
本篇小说最初发表在1892年9月12日至24日的《高加索报》上,是高尔基的处女作。
从大海上吹过来一股潮湿的寒冷的风,把冲撞着海岸的波涛的拍击声和沿岸灌木丛的簌簌的响声混合而成的沉思般的旋律,散布在草原上。有时一阵阵的劲风,卷来了一些枯黄的落叶,并把它们投进篝火。火焰扇旺了,包围着我们的秋夜的黑暗在颤抖着,并且像害怕似地向后退缩着。而在我们左边展开来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右边——则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和正对着我坐的老茨冈人马卡尔・丘德拉的身影,——他在看守着距离我们有50步光景远的他那流浪者的营地的马匹。
把屁股撅起来他全没有注意到那寒风无情的吹打着他,吹开了他的高加索的上衣,露出了他毛茸茸的胸脯。他用一种优美的强健的姿势在斜躺着。他的面孔正对着我,悠闲地吸着他那支大烟斗,从嘴里和鼻孔里吐出
申请日浓密的烟圈,他那双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穿过我的头顶直凝视着草原的死寂的黑暗中的某个方向。他同我说着话,既没有片刻的停息,也没有做任何一个动作,更没有防御锐利寒风的侵袭。
“那么你就这样到我们这儿来了吗?这很好!雄鹰啊,你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命运。就应该是这样:到处走走,见见世面,等到看够了的时侯,就躺下来死掉——就这么一回事!”
“生活呢?其他的人呢?”当他带着怀凝的神情听完了我对于他的“就应该是这样”一句话的反驳时,他继续讲道,“哎嗨!这和你有什么关系?难道你自己本身——这不就是生活吗?其他的人嘛,他们没有你也正在生活着,他们没有你还会继续生活下去。难道你以为有人需要你吗?你既不是面包,又不是手杖,什么人都不需要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