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始末
从研究生开始就为这个校区而忙碌着,整整5年过去了,校长也换了,而厦门校区似乎还在缓慢地发展着,元旦后就要离开这里了,回头看看过去的五年,心里还是有许多的感慨,比如说这个校区的规划,还有那栋大楼。当一次又一次面对学生的困惑和感慨,有时候似乎无言以对,有时候也同样激愤不已。而作为整个项目从始至末的参与者,还是在走之前部分披露这段历史。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筹建始于2002年的夏天,2001年,由于时任泉州市市委书记的××××想法,意图培养所谓的泉州大学,对华侨大学的发展采取了漠然的态度,华侨大学委任建筑学院周春雨老师进行了南至草邦水库,北至生水库的扩展规划,并进行了先期300亩的土地征用,遭到泉州市以“保护清源山国家风景区”为由的否决,致使华侨大学发展用地极受限制,在教学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华侨大学不得已在原西区体育场用地上进行了洪祖杭大楼的建设。
厦门风景2002年夏天新上任的厦门市委书记郑立中访问华侨大学,并对华侨大学在厦门设立分校提出了邀请,除了无偿划拨2000亩土地外,还将以每个学生5000 元补贴华侨大学在厦门的办学。华
侨大学迅速组成了以土木及建筑学院教授为主的专家团进行用地选择,当时的主要用地集中在3块,其一是在现集美大道西南侧,即现滨水小区用地,其二为集美大道北侧,现华侨大学用地,其三为两块用地各占部分,学校跨城市干道建设。
由于杏林湖历史上为海湾,第一个地块用地大多属于海滩淤积地,地质条件恶劣,若进行建筑则造价极高,第二个地块最为理想,但是涉及农民拆迁安置,而第三种做法对学校发展及管理不利,均衡各种关系,学校最终选择了第二个地块。
从2003年的春节前开始,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指挥部成立,由曾经负责纪检工作前纪委书记吴道明担任总指挥,在这个阶段厦门市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学校的相关项目报批中都采取了积极的配合,然而闻风的集美兑山农民们则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集美兑山华侨大学规划用地内的农民房增加了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