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简答题
元代问答浴血广昌
1.散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里曾对由乐曲的变化,导致词的衰落、“曲”的繁兴有过精辟的表述:“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2.宋元话本的体制特征?
①入话:稳定在场的人,等待晚入场的观众,起到稳场的作用,依附性较强。
②头回:与正话内容相似或相反的故事,话本原著中称为“德胜头回”或“笑耍头回”,相比入话,头话已经能独立成篇。
②正话:话本的主体,核心内容所在,篇幅较长,故事结构完整。语言上结合韵文与散文,口语和少量诗词文,并用一些固定的逃狱、习惯用语承接缝合,浑然一体。
③片尾:在话本的篇末,一般又以诗词点题作结,或劝诫听众,有的直接说散场的话,以示说话结束。也称“下场诗”
这种体制既在说书场地中产生,经历了反复考验和锤炼,能概括各部分特点和功能,又能兼顾话本的原有称谓,被人们认可。
3.元诗四大家都是谁?他们共同的艺术特是什么?
①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变了作文
②他们在当时都颇有诗名,作品多题咏寄赠,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明人胡应麟评此期诗风特征,"皆雄浑流丽,步骤中程。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视宋人藻绘有馀,古淡不足。"
4.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①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②特点:有的剧本开头会有楔子,用以点明、补充正文。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五六折,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独唱,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每一折包括曲词(唱)、宾白(词)、科范(动作)三个部分。末尾会有一首诗做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的韵语概括全剧主要关目,最后一句多是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3字或4字多为此剧的简称。
明代简答题:
1.简述《聊斋志异》的独特体制?
①二体指志怪题材和传奇笔法。
②继承:在文体上,书中有简略记叙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
叙曲微如唐人传奇的篇章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③发展:
志怪:虽为写花妖狐魅的志怪题材,但曲折反映社会现实,抒发自己内心“孤愤”
传奇: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④效果:不拘一格,百家并蓄,读起来使人顿觉书中之状历历如在目前,使人兴味盎然轻松愉快。不同的故事也很好地嵌入与之相适应的文体,对于故事情节的架构和人物角的形塑都颇为适宜。
都是你歌词1、梳理唐代以来记叙唐明皇、杨贵妃爱情的相关文学作品。
奢侈品包包排行榜
唐代杜牧《过华清宫》,陈鸿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白居易《长恨歌》,元代关汉卿《
哭香囊》,庾天锡《华清宫》、《霓裳怨》,岳川《梦断杨妃》,王伯成《天宝遗事》,白朴的《梧桐雨》,清初洪升《长生殿》。
3、简述《儒林外史》在结构上的新形式?
答:散中有骨的结构方式。《儒林外史》结构独特,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吴组缃称之为“连环短篇”。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中心,其它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全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将那些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于八股制艺摧残文人心灵和人格的这个主旋律上,因而达到了结构方式与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
为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对《儒林外史》的结构作了精心设计和安排。第1回“楔子”和第56回“幽榜”首尾呼应,对全书要旨和是非提出设想和总结,是全书的题旨所在。
清代简答
1、张岱小品文的主要成就
①记叙奇特之人,将平常人物带入小品文,他笔下的市井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
②描绘奇异之景,吸取众多游记作家之长,依据自己的游历实践和独特审美,创作风格独具的山水游记,并将风景名胜、历史传说、风俗人情、政治时教联系在一起,把握山水特性,写出景的个性。
③表现奇情奇趣,张岱散文带有自传性质,既有寻常之处,又带有奇情奇趣,表现真性情,是作者心路历程的自然袒露。
④倾笔奇特的风俗人情,如《梦忆》,主要记江南城市的繁华,描写江南的世情风俗。
⑤抒发独特人生感受,他从文学不太关心的日常生活中咀嚼人生百味,常常能发前人所未发,道前人所未道。在“平常浅易的字句里翻奇创新,寓神奇尖新于平淡朴素之中,使文章既平易又生动,雅俗共赏。
2、汤显祖“至情论”的主要内容
受王学左派影响,汤显祖大胆提出一个“情”字,以与宋明之“理”对抗。以戏曲救世,用至情悟人。
①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情与生俱来,并伴随终生,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解,但一定伴随着感情;
②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至情”,它可以贯通生死,所谓“情不知所起,一
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③途径来看,最有效的感悟至情的方式就是戏剧,因为戏剧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观众在戏剧表演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从麻木不仁的状态调整过来。
3、《西游记》故事的来源与演化
成书:
唐太宗时,僧人玄奘曾去天竺诸国取经,前后历时十七年之久。备历艰险,归国后又译成佛经七十三部,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玄奘的徒弟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诸国的佛教遗迹以及地方出产、风俗人情。慧立、彦悰(cong)又写成《大
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着重介绍其西行取经的详细经历。这两部书虽然是真人真事,但都带有神异彩。取经故事到了民间,就逐渐离开了史实,而带有愈来愈多的神异内容。
演化:
唐代开始,一些笔记小说如《大唐新语》《独异志》等中就出现了一些神奇传闻。但非常零散。首先将这一事件衍化为文学故事形态的是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书中出现了猴行者、深沙神。元时期,取经故事的主人公已经是孙悟空了。重心也从取经到了神魔争斗。元末明初杨景贤杂剧《西游记》猪八戒的形象首次出现。这个故事已经从宗教殿堂走入市民娱乐生活。
4、《三国志演义》的艺术特征
①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写法。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划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
②战争描写: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
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
③历史真实与艺术真谛:七实三虚的艺术手法。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④结构特:采用板块式结构,情节上曲折奇异,张弛有致,围绕三分天下的重点,形式多样。
工伤事故分类⑤语言特:富有历史的气氛;讲史语言简洁凝重,叙述语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人物语言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