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
命题人:MWH
(2020·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②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
A.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借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
B.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D.薛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
2.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B.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
柳絮纷飞C.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
D.黛玉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
3.同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2021·上海市东昌中学北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4.从字数看,这首作品属于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6.《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2020·北京昌平·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蘅芜君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潇湘妃子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7.以上两首《咏白海棠》的作者均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其中蘅芜君是___________(姓名),潇湘妃子是___________(姓名)。
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一首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表现诗人非常珍惜白海棠,也很珍重自我。B.第一首颔联,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秋日的台阶映出她美丽的身影,招来洁白的冰雪做她的精魂。C.第二首首联,既交待海棠花生长的环境,又着重写看花人的风姿,从正面描写了海棠花的冰清玉洁。
D.第二首尾联,笔墨又回到看花人。倦倚西风、欲诉衷肠的既可是花,也可是人,人与花融为一体。
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昼掩门”“半掩门”的细节描写,表现两位诗人性格不同,也展现其生活态度的差异。
B.第二首颔联写海棠花如梨蕊,韵如梅花,动词“偷”“借”新颖别致,颇显诗人慧心。
C.第二首颈联运用比喻,借“怨女”“拭啼痕”等词语描绘出白海棠幽怨的形象,想象丰富。
D.“婷婷”写出海棠花因风摇曳、顾盼生姿之貌,“默默”表现诗人深情难诉、含羞内敛之态。10.咏物诗中,诗人常以物自比,寄托情感。《红楼梦》中两首《咏白海棠》亦是如此。李纨评价第一首“含蓄浑厚”且“有身分”,第二首“风流别致”。请就其中一首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
(2021·浙江·嘉兴一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1)
清·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2)短檠(3),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4)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5)
宋·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释:(1)《红楼梦》中,林黛玉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2)爇ruò:点燃。(3)檠qíng:灯架,蜡烛台。(4)脉脉:细雨连绵。(5)此词创作于公元1094年8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惠州。
1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诗人眼中,蜡烛也具有灵性。曹诗中它会同主人公一起因悲愁而流泪,在这里,外界的物象被赋予了人的主观情感,正像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委婉含蓄。
B.曹诗共用了十五个“秋”字,五个“风”字,五个“雨”字,对秋意极力铺陈渲染,反复咏叹,形成一种“秋”气弥漫、“秋”味浓郁的诗境。
C.苏诗中“更听寒蛩促机杼”一句深秋蟋蟀的鸣叫,似在催促妇人织布之意,可以看出诗人处境苍凉下感怀民生,也有一份泰然心态,朴中见真,实中见情。
D.苏诗中“夜凉枕簟已知秋”这句明写秋凉,实写人心之凄凉,与李清照的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有异曲同工之妙。
12.两首诗都因秋雨引发悲秋之情,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主旨的不同。
(2021·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高三期中)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柳絮
薛宝钗(曹雪芹作)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做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14.《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2021·云南·昆明二十三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咏菊》是《红楼梦》第38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深受诗魔影响,黄昏时分,漫步菊篱,独自倚石沉思吟诵。
B.颔联紧扣“咏菊”,写出秋霜、菊香的情境及主人公对月吟咏的形象。
C.颈联转入抒情,“自怜”“素怨”“秋心”写出了诗人寄寓菊中的愁情。
D.尾联写到陶渊明品评菊花,以“千古高风”提升了整首诗的抒情格调。
16.大观园诗社活动中,《咏菊》公评第一,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佳处。
(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7.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