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的文化盛宴
——2021年央视春晚现象扫描
□朱剑飞师雁子
【摘要】几十年来的坚守,“观看春晚”已经成了年俗现象。关注并以此作为一种现象级社会景致来细细扫描,表明大家在认同央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注重传统节目创新,增强智能技术运用的同时,也期待主办方在尊重传统与守望未来之间做出更多理性的权衡,在与新媒体的竞合中到重塑民族文化盛宴仪式感的有效路径,期待央视春晚能在坚守初心和自我革新中再创佳绩遥
【关键词】春晚现象;时代华章:理性权衡;仪式重塑
回溯39届央视春节晚会(以下简称春晚)发展衍进历程,自1983年的惊艳亮相到近年来的风评走低,伴随全媒体时代的冲击,其作为除夕夜必备节目的仪式感正在消解。究其原因,既是春晚主办理念与社会受众观念之间的赛跑,也是从家庭整体的集中娱乐向家庭成员个体分散娱乐的发散过程。回顾辛丑年春晚,从一如既往的围绕中心工作紧跟国家形势,到邀请“流量大咖”为演出阵容注入新鲜活力,再到大胆运用科技增强舞台表现力……这一切的举动,体现了春晚导演组在尊重传统与守望未来之间所做出的权衡,为阻止春晚仪式感消解所付出的努力,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科技感和艺术感并重的视觉盛宴。欢
庆过后,余绪犹在,一年一度的春晚作为一种可以达到万人空巷景观的社会现象的热议仍在持续不断。本文将 围绕2021年的央视春晚进行多角度分析与全方位检视,并针对“春晚如何重塑仪式感”这一重大命题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一、艺术与技术的联袂起舞
从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晚的圆桌晚会,到2021年精彩绝伦的视觉大餐,春晚正随着艺术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进步。2021年央视春晚已堪称“现象级”,无论是艺术领域还是技术板块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一)歌舞节目意蕴华章
“歌伴舞”是综艺晚会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是电视晚会运用最普遍的一种艺术。歌舞的意境美,是通过形象化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把观众吸引到一个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歌舞《节日》不仅氛围欢乐、感染力 十足,而且体现出中国面向全球、拥抱世界、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一带一路”的倡议。歌舞《万众一心》则一改各民族轮番上阵的传统模式,大舞台上多民族共同起舞,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谐。舞蹈是对肢体的完美表现,十分有助于对情感的完全释放。《我爱你中国》的巧思就在于,融入芭蕾与现代舞的碰撞,利用钢琴旋律伴随着舞者的肢体语汇,讲述着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拳拳爱意。清新优雅的舞蹈《朱鹮》,就融入了中国人的义理哲思,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和谐”的思想。舞者的肢体动作与舞台的梦幻光影相呼应,宛如朱鹮般灵动,表现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意义,渗透出呵护生灵才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发展观。
(二)媒介新技壮美舞台
舞美设计是一种包括多维视觉艺术的综合性设计,由专业的音响、身临其境的舞台、精致的服装设计及各类道具组成。历年央视春晚都会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打造时下最好的舞美效果。2021年的央视春晚呈现了总台“5G+4K/8K+AI”战略的最新成果,为观众带来巨大的视听震撼。2021年春晚还创下了两个“首次”:首次采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裸眼3D演播室技术,突破传统舞台空间的限制,同时采用全景自由角度拍摄、实时虚拟渲染制作等技术,为电视机及手机前的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官体验;首次在总台8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进行8K直播,同时,联合四大运营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公共场所,通过30多个8K超高清大屏以及8K电视机同步播放春晚。
(三)云端录制再添奇观
在观众席后方的154块屏幕则是因为疫情而预备的“云”观众席位,晚会中很多歌舞也都采用了云技术。歌舞《牛起来》中,利用XR技术,使刘德华与两位
・「-83
青年演员的互动以假乱真°XR(扩展现实)的定义是:由计算机图形和可穿戴设备生成的所有真实和虚
拟环境,简单来说,就是VR/AR/MR三者的交集°采用VR技术把人带到虚拟的仿真世界,营造一种沉浸感和临场感,再利用AR技术植入虚假内容映射在现实环境中°在表演过程中,演唱场景采用XR技术,先以3D拍摄技术,用三块LED屏,构建一个三维的虚拟空间,现场通过摄影机跟踪系统,实时提取演员的位置数据,放在三维空间里,再通过VR渲染,就呈现出动态虚拟的3D画面。王一博、关晓彤通过看屏幕的画面,就可以和刘德华进行互动,所以观众看到的即是现实+虚拟结合在一起的节目新奇效果。
二、政治与社会的双重映射
春晚作为年度性的文化盛会,它的创作绝不是单纯的文艺创作,它要满足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民间话语的诉求、精英阶层的艺术表达、流行文化的集中呈现°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央视春晚所包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晚会本身,春晚已经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之中,已经由一个文化符号转化成为涵盖文化符号与政治符号双重意义的传播现象级符号。
(一)众志成城抗疫情,万民安康辞旧岁
相较前几年,2021年央视春晚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分会场的设置。对此,春晚总导演陈临春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因为考虑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如设立分会场,将不利于疫情管控。”春晚对疫情的重视可见一斑。2020年春晚为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增设节目《爱是桥梁》, 2021年春晚也为回顾人民众共同抗疫设置了小品《阳台》。小品再现了这“无声战场”上人们守望相助、共克
时艰的真情时刻。节目一经播出,话题“春晚重现武汉解封时刻”即登上微博热搜,可谓“春晚最催泪的节目”!小品最后,大屏幕上闪过一个个“逆行者”的画面,医生护士、公安民警、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在祖国危难时刻,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在这场欢度新春佳节的联欢晚会上,理应对他们赞扬。
(二)脱贫攻坚奔小康,喜事连连迎新年
央视春晚涵盖了国家意志、民族形象、人民心声的大美与大善,春晚的社会象征性意义也因此更为凸显。2020年是全民抗疫的艰难一年,也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获之年。春晚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中,2020年脱贫攻坚奖获奖代表与全国人民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这些代表都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展示着国家的强盛与和平、民族团结与稳定等。回顾过去的一年,决胜脱贫攻坚奔小康;展望随至的未来,喜迎建党一百周年,喜迎北京冬奥会的到来。除夕夜的零点,在踏入农历新年的第一刻,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同献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熟悉的旋律此起彼伏地响起,抒发出亿万儿女对党的热爱和祝愿,唱响了百年伟绩扬帆远航。明星与冰雪运动员一起演唱《燃烧的雪花》,对2022年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进行了预热告白,表达了中国对冬奥会的热切盼望。
(三)打击官僚主义,净化政治风气
一如2018年小品《提意见》、2019年小品《演习给你看》、2020年小品《走过场》,2021年的春晚则以小品《大扫除》来讽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连续几年央视春晚都以语言类节目的形式,以幽默风趣的艺
术手法来讽刺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直击社会热点和民生痛点,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春晚作为人民的舞台、百姓的舞台,有责任对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真实呈现并予以纠偏,以此反映人民众的心声。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踏上新的征程,应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气不断充盈,确保“十四五”规划的目标顺利完成。
(四)催结婚催上课,时代需求解惑
青年一代逐渐长成,代际问题不断涌现,“催婚”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矛盾。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反映了青年一代“被催婚”这一普遍现象°其实,父母与子女应站在爱的立场上相互体谅,家应该是幸福温暖的,不能因为催婚导致佳节不佳°再一个现象是,今年春晚的赞助不再被各大实体经济品牌所包揽,而多了猿辅导等在线教育的身影。可见在线教育行业发展之迅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当下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品《如此家长》还会引发家长们去思考,疯狂给孩子报名兴趣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最后恐怕大多会适得其反。《如此家长》有利于刹住“赢在起跑线上”的攀比之风。
三、发展大空间的得失探讨
(一)歌舞小品类较突出,节目类型结构尚可优化2021年央视春晚节目的类型大致可划分为:歌舞类节目、语言类节目、戏曲节目、其他类节目(魔术、武术、杂技等),以及2021年专设的创意类节目°202
1年央视春晚共计38个节目,其中歌舞类节目23个,占比60.5%,不仅比重最大,数量也是历届央视春晚之最。其中古典舞、少数民族民俗舞、现当代舞、芭蕾
84多禹凌沸堵
舞、街舞等各舞种精彩纷呈,呈现大幅度融合创新。语言类节目8个,与2020年持平,同为历届春晚之最;其中包括小品5个,相声3个。相声节目数量为历年之最,可惜社会反响一般,在语言类节目收视率前五名榜单中,唯一上榜的相声节目《如此家长》位列第四。唯一的戏曲类节目是《盛世百花园》。在10分10秒的《盛世百花园》中袁出场京剧选段3个,越剧、黄梅戏、豫剧、粤剧四大戏种选段各一,外加一个样板戏(现代京剧)。京剧比重显得偏高,未能充分展现传统戏曲“百花纷呈”的时代风貌,也未给其他剧种以充分展示独特精华的机会。且2021年春晚取消了纯杂技节目,唯一登上牛年央视春晚舞台的杂技团队是“西安演艺集团•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该团队参与了闹场的开场舞和武术表演。
(二)科技与互动势优,部分节目表现犹可拓
2021年春晚节目的表现形式,可谓大胆创新。将传统魔术秀升级成魔术小品、为李云迪的钢琴表演加入了舞蹈元素、创意表演《牛起来》中的“机器牛”形象以及“云录制”,均引发了广泛热议。更值得一提的是,少儿歌曲《听我说》中,虚拟歌手首次登上春晚舞台,这不仅是科技应用于央视春晚舞美的一大创举,更体现了亚文化的跨次元“破壁”,以及央视春晚作为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融合与再表达。
传播渠道上,2021年春晚打造了融媒体与多终端互动发展的传播格局。除夕当晚,数以亿计的受众通过央视总台新媒体平台,以及抖音、腾讯视频、爱奇艺、新浪微博等第三方合作平台观看春晚,参与互动。在抖音和新浪平台,#春晚#话题总阅读量突破80.9亿次;在抖音平台,《牛起来》总播放量1.29亿次;春晚和抖音合作的抢红包等互动活动参与人次达703亿次。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春晚完成了从“荧屏”到“掌上”的平台跳跃,用手机看春晚、参与春晚互动俨然成了除夕夜的新年俗,正是这些极具时代特征的变迁串联起了春晚文化的内核一属于广大人民众的佳节盛宴。
2021年央视春晚,既兼顾了主旋律题材,也切入了相应社会痛点。既有《唱支山歌给党听》等主旋律题材,与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等时代主题相呼应,也有“催婚”“子女教育”等社会热点的语言类节目。作品观照现实、成风化人,但部分新面孔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则温吞平实,尚属“中规中矩”,戏剧表演与空间调度的张力似可再放、再大一些。
(三)“流量天团”加盟助阵,演出效果得失相间
演出阵容上,2021年春晚可谓“大换血”,其中,既有佟丽娅、刘烨、贾玲、岳云鹏等中青年演员为中流砥柱,也不乏李谷一、韩红、巩汉林、蔡国庆等春晚“老将”,但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却是长期占据各类“热搜”的“流量天团”们。创意表演《牛起来》固然有老牌歌手刘德华云端助阵,但同台出演的王一博和关晓彤,两人仅仅微博粉丝就超过5000万;歌曲《奔跑的青春》由迪丽热巴、李现、刘浩存、陈立农、无限
少女THE9、时代少年团出阵,仅一个节目的流量就达1.8亿;张艺兴带来了自己创作的歌曲《画卷》;黄子韬、任嘉伦也在小品中亮相;直播界“带货一”薇娅更跨界成了魔术表演的嘉宾;得益于社交平台带货,王琪也携《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022春晚节目单完整名单
将节目单中“流量明星”的新浪微博粉丝数粗略地统计后,其中王一博、易烊千玺、王俊凯、王源、张艺兴、杨幕、迪丽热巴、黄子韬、欧阳娜娜9人的微博粉丝数合计就超过6亿。这张“流量牌”显然是奏效的。据统计,除夕当晚,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播出。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跨媒体受众总规模达12.72亿人。其中,新媒体直点播用户规模7.34亿人,比去年增加了  1.28亿人,累计观看次数达49.75亿次;在新媒体端,春晚的总体美誉度达96.17%o
与华丽的数据相伴随,质疑的声音同样不绝于耳,社交平台上充斥着诸如“新面孔变多了”“年味变少了”“'小鲜肉们’撑得起热捜,撑不起春晚”“流量小生盛行,节目质量堪忧”等评价。针对这一系列的得失议论,春晚节目组可加以理性区别看待并予之大度的包容。
四、仪式内容匹配的学理思考
自1983年央视首届春晚亮相后,春晚便以电视仪式的身份加入民族记忆的建构中。作为一种仪式,春晚在特定的时间里将个体、家庭从各个角落中聚集起来,共同分享并参与到这一与众不同的文化盛宴中,且在近300分钟时间里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提供民族归属感与文化认同
感。然而,迄今春晚的仪式感与家庭电视观赏仪式一同在全媒体时代中备受冲击。在这一时代洪流下,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看到总导演为阻止仪式消解所做出的努力袁如在语言类节目中增加了相声的节目数量,在小品中大量使用当红影视演员和流量明星。这种尝试一方面有利于结合社会热点袁唤起社会成员们的共同记忆;另一方面则旨在通过当红明星,在线上市场竞争中聚拢受影响的受众与用户。但就最终呈现效果来说,本届春晚语言类
・-85
节目依旧存在一些可提升之处。
(一)相声主旋律转向引来传统审美的落差
从语言类节目中的三个相声来看,本年度央视春晚中相声节目的数量创下新高,可见相声这一民间说唱曲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可是,相声不同于小品,主要依赖“声”,台上两位相声演员通过笑话、问答、说唱等方式对社会丑恶进行讽刺、鞭挞,对好人好事进行赞扬、歌颂,他们没有绚丽的舞台为节目增加视觉体验,也没有更多的搭档配合进行夸张的表演。因此,相声演员“说”的内容便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作为重要文化事件的央视春晚承载着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其特殊性不言而喻,“说”的内容自然会受到相应行规戒律的约束,只是过于强调了内容题材的“脱敏度”,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削弱相声形式惯有的犀利性、娱乐性和讽刺力度。“难道相声也分为春晚相声和德云社相声吗?”这虽是网友们的一句调侃,
但也表明2021年春晚的三个相声作品《年三十的歌》《如此家长》《叫卖》,虽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叙述方式明显变化,但在质量上是否能够深深拨动观众的心扉,绝不是现场因为有了台上台下热闹的应声唱合就能取代的。
(二)小品演员“隔行”出演有悖喜剧初衷
从语言类节目中的五个小品来看,除了贾玲领衔的小品《一波三折》中参演人员都是专业喜剧演员之外,由尚大庆、孙涛、贾冰、张凯丽分别领衔的小品《阳台》《大扫除》《开往春天的幸福》《每逢佳节被催婚》中,仅有一两位是专业喜剧演员,其余参演者不是影视剧演员,就是流量明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喜剧小品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其专业性,既要有优秀的剧本,也要有幽默的表演。不是每一位影视剧演员都能自然驾驭喜剧小品独有的表演方式和表演节奏,也不是有了流量明星的参与就可以使作品更受欢迎。这些作品反响稍平,归根结底,即是本该以内容为本的作品却忽略了内容本身。为了让观众有更多共同回忆,春晚选择以喜剧类节目承载过去一年的社会议程,却很难在艺术上讨巧、在质量上制胜,而且为了赢得更多观众的注视,以众多当红明星“隔行”出演不免是剑走偏锋,这些“新”举措既难保证作品的传统艺术性,更累及春晚积淀已久的仪式感,令观众陷入审美落差之中,或“得不偿失”。对比往年的央视春晚小品,没有当红影视演员和流量明星的加入,同样有很多当时博得满堂彩,如今看来依然回味无穷的经典作品:赵丽蓉巩汉林的《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的《卖拐》、沈腾马丽的《扶不扶》等。
(三)老面孔退潮消解本该独有的“年味”
无仪式感的另一原因则在于电视仪式中的认同感与不可取代性的特点不再突出。虽然2021年春晚有刘德华、张也、周杰伦等熟人面孔,但有辽宁春晚播出在前,在新面孔与潘长江、冯巩等老艺术家相比之下,不少观众感叹“年味变少”。“流量”的启用虽然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却同时也增加了彼此的距离感,让这一本该唤醒集体记忆的晚会成为面面相觑的认人大会。春晚本该也是造星一大平台,如今许多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是通过春晚让广大观众熟知。在当今春晚影响力需要重新造势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观众接受度与大众贴近性,在观众自主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即以熟悉的味道吸引观众,再以新鲜的内容黏住观众,如歌曲类节目《灯火里的中国》便依从老带新的组合带来良好效果,而许多表演节目则因断代的新面孔减少了本该有的“年味”。
五、结语
新媒体的强势兴起,在冲击着春晚作为电视家庭聚合仪式的定位,传统的观众正逐渐流失为新媒体的用户。强势不再的当下,春晚节目更该以内容为王,以优质精良的作品吸引观众,以老少皆宜的节目唤起观众的身份认同,而不是让新鲜噱头的包装喧宾夺主地消耗着观众的热情与耐心。一方面,担起囊括社会热点重任的语言类节目更应关注生活热点、焦点与作品内容的可融性,只有作品本身好看了,有极强代入感与参与度的观众才能在节目中唤起共同记忆;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消费社会里,启用当红明星与“
流量”小生虽为春晚在市场中获得不少赢面,但真正赢得观众注目并成为经典的,却是包括表演者在内的节目自身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只有真正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才能参与到民族历史的发展中,成为未来仪式中令人瞩目的一环。
尽管春晚犹有空间拓展之处,但几十年来的坚守,“观看春晚”已经成为一项年俗现象。今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能够坚持政治正确的方向,注重传统节目的创新,增强智能技术的运用,我们更有理由期待央视春晚能在坚守初心和自我革新中再创佳绩,陪伴中国人民共度年年除夕,持续为全球华人献上一台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文化盛宴。
(朱剑飞为广西师范大学新闻学教授;师雁子为广西师范大学新闻学2020级硕士生)
编校:董方晓
86為肉<;沸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