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冼星海的歌曲创作风格
歌曲创作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众歌曲(包括齐唱及小型合唱曲)数量最多,此外还有抒情独唱曲、儿童歌曲、劳动歌曲以及艺术歌曲等等。
一、众歌曲创作(从性格上分两点)
一是富于号召性的,雄伟进行曲,其中以《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等作品最突出。在这一类作品中,他很善于以鲜明的节奏和富于棱角性格、宽阔的旋律来表现一种坚决果敢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情绪。同时,这些作品大多具有各自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显然节奏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等。这里,作者通过抒情性的音乐,生动地反映了众战斗生活的一些侧面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抒情性独唱曲
抒情性独唱曲的数量虽然不很多,但它们在冼星海创作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真挚的倾诉了自己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斗争的关切以及对生活、对时代的深刻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夜半歌声》、《黄河之恋》、《热血》等等。这些作品大多数是为舞台剧或电影等做的插曲,形式结构较复杂,并且具有悠长、宽广、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舒展的和缓的节奏。冼星海在这些创作中以富于起伏的旋律与充满深情的、气息宽广的音调相结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抒情风格。
在冼星海的抒情歌曲中除了《江南三月》、《做棉衣》等作品外,对民族音调的吸取和运用是比较内在的。《梁红玉》是他在武汉时期努力学习民间说唱音乐并大胆运用到创作中比较突出的作品。
三、劳动歌曲
在劳动歌曲方面,冼星海也给我们留下一些动人的作品:如《拉犁歌》、《搬夫曲》、《炭夫曲》等等。这些创作是他直接以民间劳动号
子的单调以及富于特性的劳动节奏进行加工改编而成的。在这些作品中他不仅刻划了劳动众在劳动生活中的沉着坚毅的形象,而且还表现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积极乐观的情绪。在艺术形象方面,他常以短小的,富于节奏特点的,以卡农式的声部模仿加以展开的合唱形式来表现劳动生活中劳动歌声此起彼落的景象。《拉犁歌》是一首经过较多加工的劳动歌曲,作者以深沉、有力的旋律以及富于戏剧性的和声表现了解放前劳动人民所遭受到的苦难和压迫。
四、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冼星海写的并不多,却很好地反映了在反帝国主义斗争中中国儿童天真、活泼、爱国的精神面貌。例如他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谁来跟我玩》等都是孩子们所喜爱的,是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歌曲。
五、艺术歌曲
在法国暑期返国初期以及到苏联之后的阶段,冼星海曾以中国古诗为主创作了一些“艺术歌曲”。这一类创作常常成为他的歌词内容大多数与人民的生活、与当时的政治斗争联系较少。因此,这一类创作的风格是比较复杂的,质量也是不平衡的。他早期所写作品受西欧古典音乐和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影响比较明显,自己的独创性较少,后期所写的这一类作品中,则看出他在创作的民族化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他希望自己能在技巧性和艺术性较强的领域里创造出具有民族特点的新形式。
六、大合唱
在大型声乐体裁方面以套曲形式的大合唱最为重要。第一部成功的作品是《生产运动大合唱》。而《黄河大合唱》却是他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黄河大合唱》完成于1939年3月11日,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的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整个作品自
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深厚的气魄。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全曲包括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伴奏为背景将它们全部串连起来。八个乐章的音乐本身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相互之间无论在内容上、形象上以及表演形式上的对比都很鲜明。情感的发展一步比一步高涨。全曲音乐发
三八妇女节古诗大全
展的终结也正是全曲情感浪潮的最高点。因此,全曲的音乐在形象展开和情感的发展上,始终非常统一、是一气呵成的。作品的音乐风格及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