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的诗高启的诗词咏梅九首(其一)
咏梅九首(其一)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赏析】
“雪满山中高士卧”,别人都为了生存而到处乞食,只有袁安不为所动,不攀不附,更不会为了几斗米而折腰,表现出的是一种高洁的品质,用到梅花的身上十分恰当。“琼姿只合在瑶台”,在诗人的眼中,梅花不是俗物,而是只合待在瑶台之上的琼姿,是天上尊贵的神仙,所
以梅花自是不同于别的花品。梅花不屑在尘埃之中生长,它身处铺满大雪的深山,这才是这位孤高拔俗的隐士的愿望。天落大雪,雪满山中,只有梅花才能保持自身的高洁,不动不摇,冒寒迎雪。
“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不仅拥有美好的品质,它还有漂亮的外形。当年赵师雄月夜逢美,与美人共饮,醒来之后发觉自己在一棵梅树之下,是否梅花便是美人的化身呢,抑或是美人就是梅花的化身呢?梅花到底是花的一种,还是世人同意亲近的美人?不过,梅花既然是仙子下凡,俗人当然不能轻易窥到,若去闹市中寻觅,无异于水中捞月。除非摒弃一切俗念,退身到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那时,你才能见到她款款而来,她的神情是那么超朗闲雅,她的容貌是那么清秀动人,便如《世说新语》中的咏絮才女谢道蕴,“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独立而飘渺,犹如高士;秀雅而惊艳,犹如美人,内在美与外在美合而为一,这才是诗人心目中的梅花,诗人写梅,亦有自比,诗人若不先禀有梅的灵性,又安能窥到梅的灵魂深处?
扩展阅读:高启的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扩展阅读:文学成就
高启青年时代即有诗名,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在文学方面,高启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坛“超级模仿秀”,而且学什么是什么。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禾农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不过,高启的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这种模仿,绝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简单的拷贝和删减,而是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高启在文学上的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高启有诗才,其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尤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秀诗人之一。
高启作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射鸭词》、《伐木词》、《打麦词》、《采茶词》、《田家行》、《看刈禾》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如《湖州歌送陈太守》写:“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又如《练圻老人农隐》、《过奉口战场》、《闻长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大水》等诗,还描写了农民在天灾兵燹下的苦难。这些作品,是高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