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导案: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教学目的:
  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⑵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局面和小孩钓鱼聚精会神的心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⑷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妙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俭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教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标题叫《四时田园杂兴》
  ⑴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暮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格调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波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巧,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⑵释习题:“兴”是什么意思?标题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⑶老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⑷试读全诗,答复上面问习题。
  ⑸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习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或淡红,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⑹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五年级语文手抄报  ⑺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心爱的行为,目标是什么?(有力地烘托出农民勤劳俭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⑻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节令的景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⑼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局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喜欢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繁茂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忙碌。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衬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氛围,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仔细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氛围,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⑽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烘托村中的沉寂,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⑾读诗,想象其意境,领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
  ⑿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
  1⑶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裕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欢快的劳动局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妙。
  1⑷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导案:稚子弄冰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妙节令,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妙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欢儿童和富裕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的:
  ⑴我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⑵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画的画面。
  ⑶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心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⑴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妙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妙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⑵交流感受,练习朗诵。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诵。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得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攒,拓展浏览。
  ⑴交流已经背诵积攒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⑵拓展浏览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     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     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⑴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⑵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习题画张手抄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导案:村晚
  教学目的:
  ⑴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⑵个性化领会诗歌情感,用朗诵表现自己的理解。
  ⑶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开展对诗歌的喜欢之情。
  教学重点:
  ⑴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诵并能背诵这首诗。
  ⑵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画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教案: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⑴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高兴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⑵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⑶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⑴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习题:看了诗习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画乡村傍晚景的。)
  这首诗教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习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⑵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老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诵情况。
  ⑶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习题吗?
  让学生论述自己想到的疑问,老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习题假如: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雷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局部)学生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
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局部,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局部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声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