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而实现了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对于何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先后曾有过两条思路。一是“ 先建设, 后改造” 的最初设想, 即先经过约巧年左右的新民主主义建设, 实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鼓励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待国家实现工业化以后, 再搞社会主义改造, 一举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二是“ 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的方针。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面对新中国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 党中央放弃了原来的设想, 于年实行“ 一五” 计划的同时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行“ 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 从而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当时, 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乃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改造是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举措, 是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前途之间激烈矛盾斗争的根本解决, 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暴力和激烈的外部冲突来解决的。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却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和平改造的实现,不仅是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观努力, 而且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种客观条件的反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仿照苏联建立合作社。从195112月开始,中共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中国有几千年农民个体经济的历史, 农民对土地、耕畜有深厚的私有观念、个体自主经营的习惯根深蒂固。农民是否同意走合作化道路系统地解决了农业合作化的社会条件问题。第一, 认为农业合作化具有必然性。二, 党和制定了“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正确的合作化原则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三,制定了合作化运动中正确的阶级路线。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三种形式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这三种形式,把大量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贯彻了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及随着手工业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技术逐步由手工业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中共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第一, 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长期是党的同盟者, 革命胜利后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又有遵守宪法, 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同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强大, 是支持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的上层建筑力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具备了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人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进行改造的条件和经济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阶段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具有深刻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的功绩应该基于这样一个最根本的标准,在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作用上, 其他的标准都要建立在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没有生产力发展这个标准, 其他标准无从谈起。我们看到,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即从1953年到1956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
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为此 ,党的八大宣布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 ,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 ,现在已经解决了。” 1981年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社会主义改造做出了正式的结论 :“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同时指出 :“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 195 5年夏季以后 ,农业合作化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以致在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四点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第一,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中心。建国初期,新中国以恢复经济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到1952年,新中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并认为实际上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时
期已经开始。只不过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以恢复经济为主。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影响等方面来说,都比较小而已。从这点看,社会主义改造是持肯定态度的。
第二,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比较,我国没有照搬苏联模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的道路,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农业改造方面,苏联从1929年开始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一开始就造成了严重的混乱。致苏联的农业陷入长期落后的状态。而我国的农业集体化是在大多数农民拥护的情况下实现的,是比较成功的。在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方面,苏维埃政府采取强制剥夺的办法,把资本家的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而我国在革命胜利后,对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剥夺,而是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实行赎买政策,通过有偿的形式促使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也是一个创举。
第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基础上搞经济建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充分利用它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落后状态,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
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然而,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1955年以后,随着三大改造进入了高潮,中国也开始了消灭资本主义的过程。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建国初期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使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采取的是“要贸易不要投资”的政策。形成了闭关锁国的局面。
 第四,无论领导革命或建设工作,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绝不能急于求成,犯主观性急的毛病。指出用革命的方式解决建设的问题,解决生产力大发展的问题,是、党中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认识上的误区,并导致了实践中一系列重大偏差的发生。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证明,经济变革和经济建设不适宜采用众运动的方式,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避免急于求成,大起大落,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    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
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2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    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    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    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6    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    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  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2    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3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    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5    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三、 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次。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