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归家的诗句
江外除夜
(唐)曹松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新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除夜
(唐)成彦雄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除夜
(唐)方干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新年人。
新正定数随新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新年。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
(唐)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新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新年的来历
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
“过新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新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起初日期并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后规定过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过新年”,直到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才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从殷商至清朝,“过新年”有“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多个名称。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新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天文史学家石云里介绍,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新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
直至1914年为接轨西方历法才将“元旦”之名移到阳历1月1日,阴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2021年到来的癸巳蛇新年正月初一,是1914年以来的第100个春节。
俗学会秘书长王贤友说,新中国建国后移除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习俗,改革开放后城镇化、
关于新年的诗信息化浪潮也在改变源于传统农耕社会的’春节,如传统过新年仪式简化、部分人改到饭
馆吃新年夜饭、上门拜新年变成电话或网络拜新年等。“虽然形式在变,但春节祭祖祈福
的内涵没变,家庭团圆、强化家族意识的功能没变。”王贤友说。
在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当前,春节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如
同西方的圣诞节,春节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石云里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多样性文化增添国家魅力,在春节“百岁”之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