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长庆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李隆基和杨玉环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
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白氏长庆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白氏长庆集》又名《白氏文集》、《白香山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文合集。长庆是唐穆宗李恒年号。白居易生前曾几次对自己的诗文进行编集。第一次是在元和十年(815)江州任上,以诗约
  《白氏长庆集》又名《白氏文集》、《白香山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文合集。“长庆”是唐穆宗李恒年号。白居易生前曾几次对自己的诗文进行编集。第一次是在元和十年(815)江州任上,以诗约800首成15卷,为白集初型。长庆四年(824)冬,元稹为之编集,成50卷,始名《白氏长庆集》。此后白居易又前后五次对自己的诗文进行编集,最后一次是在会昌五年(845),最后定本是75卷,收诗文3840篇,包括前、后、续3集,共抄写5部,分藏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家里。经唐末五代战乱,或毁或散,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在宋代,白集有3个版本系统:吴本、蜀本、日本那波道园本(日本活字复宋刻本)。其中蜀本为南宋知忠州何友谅所刻,今已不传。那波道园本是日本元和四年(1618)所刻,由于白集传入日本较早,那波道园本比较接近白居易所编原本,因此这个本子在校勘考证上具有很高价值。今传最早《白氏文集》是吴本,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藏北京图书馆。该本仅71卷,比原集已少4卷,收诗文3600多篇(其中有杂入他人作品几十篇)。此后所刊白居易文集大抵以此本为底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 (1606),马元调曾重刻 《白氏长庆集》71卷,
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代康熙年间,汪立名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这是宋元以来第一个对白居易诗进行整理校注的本子,其中包括辑轶而成的《补遗》2卷。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点校的《白居易集》,以宋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该集诗文两全,可惜没有注释,但仍是较好、较全的本子。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晚年曾官太子少傅,谥号“文”,后人因亦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原籍太原,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遂为下邽人。诗人诞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青少年时代因避战乱,曾度过五、六年颠沛流离的生涯。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宪宗元和二年(807)授翰林学士;三年拜左拾遗。屡次上书,请除弊政,并因反对宦官掌握兵权,当面指摘宪宗的错误,触怒宪宗,几被治罪,幸有宰相李绛保护得免。元和六年(811)母病故,居家。元和八年 (813)“丁忧”期满,诏拜左赞善大夫(陪伴太子读书)。元和十年 (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当局恶其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后改忠州刺史。穆宗初年(821),召白居易回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因朝政黑暗,请放外任,后任杭州刺史。后改任苏州刺史,受到人民爱戴。此后又历任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闲居洛阳履道
里,会昌六年 (846) 卒,年75。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并在一定程度上使之融合。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白居易的一生,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基本可分为前后二期。前期志在“兼济”,后期重在“独善”。“兼济”则直言极谏,无所忌讳,其诗歌重在反映民生疾苦; “独善”则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其诗主要表现个人感受。他做诗十分勤苦,至 “手肘成胝,口舌生疮”。与元稹等一起倡 “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风平易,影响很大。
  本书71卷,诗文3600多篇,全面反映了白居易的文学创作成就和文学主张。与其“兼济”的政治主张相一致,白居易十分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诗歌继承《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间疾苦,“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并注意到诗歌自身的特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在诗歌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主张“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对诗歌的表现方法,主张 “辞质而经,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 《新乐府序》)。总的来说,白居易对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他的不当之处在于对文
学的功能理解过于狭隘(主要是前期),把“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作为文学唯 一的或主要的功能,持论未免偏颇。由此出发,他对李白,以至杜甫作品的大部分,都采取贬低态度,这是失之公允的。事实上,白居易自己的创作也不是始终完全坚持这一标准,如他晚年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