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高中2022级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贡献之一,是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此前,中国美学始终都没有做到以美好为美好,以丑恶为丑恶,以罪恶为罪恶。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千年不变的美学传统终于在《红楼梦》出现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红楼梦》的出现堪称中国的人性觉醒的标志。飘落在身边的桃花,宝玉因为怕“抖落下来”被“脚步践踏了”,便“兜了那些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这是对“被抛出”的“无家可归”的大自然的“爱”。面对金钏儿之死,“心中早已五内摧伤”,面对晴雯之死,甚至“雷嗔电怒”,这是对“无保护”的“无家可归”的女性的“爱”。如此真“爱”实为石破天惊。《三国演义》的权力争夺,《水浒传》的拳头火并,《西游记》的狂欢梦幻,都被曹雪芹弃之不顾。就从这里起步,他开始重新评价历史。而这种重新评价历史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美丑善恶。如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这种文体与屈原的《离骚》
属于同类,但是我们看到宝玉不再用它来歌颂帝王将相,也不歌颂才子佳人,而是歌颂一个被排斥在社会边缘的丫鬟,这正是所谓的以美好为美好。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宝玉的评价。如果从贾母、贾政、王夫人的眼光看,那就是死有余辜,起码是咎由自取,或者是命中注定。这样一来,还怎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因此,在《红楼梦》里,有一个在所有中国作品里都看不到的现象,就是:凡是美的东西在《红楼梦》里都是被呵护的,凡是关乎人性尊严的东西在《红楼梦》里都是被呵护的。这是中国人的审美心态最正常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中国人才第一次展示了自己人性的尊严和对美的敏感。
更为重要的,是还原了世界的真正的美丑善恶之后必然出现的悲剧。我一直在想《红楼梦》究竟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为其中的民主思想吗?因为其中的反封建思想的萌芽吗?因为其中的爱情故事吗?都不是!而是因为其中的悲剧美学。不过这里的悲剧也不是像很多学者所说的,是因为抄家,或者是因为大清王国的大厦将倾。在我看来,《红楼梦》的真正魅力就在对于人性与爱的泯灭的自觉意识。其实,《红楼梦》就是一曲“好了歌”,“好”很快就会“了”。鲁迅看得十分清楚,“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心劳”“忧患”
什么呢?“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由此,我们想一想宝玉为什么要“却尘缘”,就清楚了,就是因为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毁灭了,因此已经毫无留恋之处。
大家知道,在《红楼梦》之前,中国美学是没有悲剧的。我们民族有悲剧,没有悲剧意识;有苦难,没有苦难意识。我们生活在悲剧当中,但是没有意识到悲剧是“无缘无故”的,所以就没有悲剧的意识。而从《红楼梦》开始,对于生活本身的悲剧性质终于有所意识。
爱情悲剧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就悲剧而言,《红楼梦》的石破天惊在于,对于爱的泯灭与阙如,曹雪芹没有归罪于偶然,也没有寻替罪羊。“蛇蝎之人”“凶手”之类,在《红楼梦》中均未得以现身。在有关爱情婚姻的中国故事中,《梁祝》中的结局是父母之命所致,《杜十娘》的结局是男子负心所造成,总之是有人为悲剧“买单”,但是在《红楼梦》中爱的泯灭与阙如却无人负责。是“无罪的凶手”“无罪的罪人”,所有人所构成的冲突和这种冲突的相关互动才是悲剧之为悲剧的真正原因。你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了扬刘备贬曹操,你在《水浒传》里看到了有好人坏人,但是你在《红楼梦》里看到了吗?没有,都是好人。即便贾政、王夫人、宝钗也是好人,只不过他们不可爱而已。而且,在“共同犯罪”中,一切都是无望的挣扎,一切“好”
都会“了”,“木石良缘”仍旧无缘,最美丽的生命偏偏获得最悲惨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这个世界的所有的“是”加到一起所造就的悲剧,也是这个世界的所有的“非”所碰撞出来的悲剧。
而且,正因为“无罪的凶手”“无罪的罪人”的发现,必要的忏悔意识就是不可或缺的。从曹雪芹开始已经意识到,所有的人都有可能犯罪,所有的人都不能说他就是圣人,所有的犯罪都不能只说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他自己主观就没有原因。自己也是“无罪的凶手”“无罪的罪人”,这就是曹雪芹的伟大发现。我们看到,小说一开始曹雪芹就写他的自愧,他是“半生潦倒之罪”,他是“泥猪癫狗”,他是“粪窟泥沟”,他是“浊玉”而不是“宝玉”。为什么要强调这些东西呢?就是因为他意识到了丧钟究竟是在为谁而鸣。丧钟是在为所有人而鸣,首先是为自己而鸣啊。于是,曹雪芹把自己作为一个犯罪者,并且以这种特殊的眼光来悲悯地看待这个世界。
(摘编自潘知常《从使美不成其为美到使美成其为美——再读〈红楼梦〉》)
【小题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使美成其为美,做到了以美好为美好,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千年不变的美学传统。 B. “这是中国人的审美心态最正常的一部伟大的小说”中的“这”,指的是凡是美的、关乎人性的东西在《红楼梦》里都是被呵护的。 C. 我们民族有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没有意识到生活本身的悲剧性质,这是《红楼梦》之前中国美学没有悲剧的原因。 D. 《红楼梦》揭示了生活本身的悲剧性,所有的人都可能犯罪,只有具备必要的忏悔意识的人,才能避免成为“无罪的凶手”。
【小题2】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雪芹重新评价历史,体现在宝玉对人情世态的态度上,这种评价历史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美丑善恶。 B. “在《红楼梦》中爱的泯灭与阙如却无人负责”,因此贾府“四春”的悲剧都是命中注定,别人对她们悲剧的发生无需负任何责任。 C. 作者认为《红楼梦》的悲剧美学特质是对人性与爱的泯灭的自觉意识,据此来看大团圆式结局的《窦娥冤》缺乏该悲剧美学特质。 D. “小说一开始曹雪芹就写他的自愧”,是因为他意识到家族由盛而衰、走向没落,他自己也是“无罪的罪人”。
【小题3】
1. 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李希凡认为《红楼梦》对丫头们的描写“是对同样属于人类的女性的尊重”,她们“以独特的个性生命、人格力量,进入艺术典型的画廊”。 B.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C. 蒋勋在评价《红楼梦》时指出,“作者从繁华到没落,他对一切看得透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D.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