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__汉语言文学(本)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目:论《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名:                 
         号:            
          业:      汉语言文学(本)             
入 学 时 间:      2010年春        
指导教师及职称:                     
所 在 电 大: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   
2011年 10 月 30 日
目  录
一、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首先是他们的性格悲剧。    1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1
(二)巧珍对加林不是非常了解,对其存有幻想。    4
二、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5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特殊环境的造就。    5
(二)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不只是他们个人的悲剧。    6
参考文献:    7

《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冯春雨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10春汉语言文学本科﹒渭南电大分校)
爱情悲剧
[摘要]爱情是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文人墨客最是偏爱,作家路遥也是一样。1983年发表的小说《人生》是他的成名作,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通过高中毕业回家的青年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之间的爱情悲剧,深入思索了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做出人生选择的问题。本文试着从两个人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重温那段飘零的爱情。
[关键词]《人生》  性格悲剧  时代悲剧
   
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小说开始:傍晚的阴云密布,沉寂的等待和低沉、连续不断的嗡嗡声,已经预示了这段爱情的不寻常。高加林高中毕业当了乡村里的民办教师,好景不长就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去了职务。他的希望破灭了,又不得不走父辈的老路,当土地的主人。正是这段时间造就了他与刘巧珍的爱情。刘巧珍无私的爱占据了他对生命不屈的心理空间。他一度泄愤般地拼命干活,思想情绪抑郁低沉,是巧珍的爱情才使他开始振作。后来,高加林进城当上了县里的宣传干事,工作积极,才华横溢,又博得高中同学、县广播员黄亚萍的爱慕。在城市生活,个人前途与新的情感诱惑下,高加林狠心地断绝了与巧珍的关系。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甜美的爱情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被不同性格、思想的人演绎的络绎缤纷。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首先是他们的性格悲剧。
美好的爱情不仅建立在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而且也应该建立在相互了解,共同追求,彼此爱慕的基础之上。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文化的差异,生活的经历不同,造成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追求。高加林的父母都是农民,老两口靠四只手在地里刨挖,供养儿子上学“求功名”。加林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苦,一直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所以自然有了知识青年的清高和不同于农民的向往和追求。高加林向往城市文明,渴望摆脱农村,追求现代的生活。高中毕业后,民办教师的工作成了他实现崇高理想的唯一希望。他勤恳工作,坚持学习,深入钻研,三年的苦熬已使他小有名气:在地区报上发表了两三篇诗歌和散文。工作被顶替后,他攀越理想之路的一线希望破灭了,是巧珍的可爱于纯情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体贴。他虽然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可现在却不得和像父亲一样开始的农民生涯了。他闹了近一个月的情绪。每天睡的很早,起的很迟,整晚整晚在黑暗中大睁着眼睛。但是,终于还是醒了。母亲佝偻着的身影和自觉使得他振作起来。他同意父亲的提议,愿意提着一篮子馍头去县城。事情的开始往往都是很难的。他提着蒸馍篮子,头尽量低着,匆匆地走在去县城的路上。叫卖、吆喝对于他就好像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到了县城又担心碰上在县城的同学。太强的自尊心使他与现实,与他生长的农村天然的有了一段距离。赶这回集,他连一分钱的买卖都没做。
回去的路上,篮子被爱慕他的、漂亮的象花朵一样的巧珍夺了过去。他介之间的爱情就象已经有了火星的柴草堆,火苗逐渐跳动,向着燎原迈进。但他对巧珍的爱情更多的是被动的接
收。因为他不仅从自身而且更多的是从巧珍对他的态度上,体全到了他的优越性。他有知识,巧珍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他爱好文学、艺术,而巧珍更多的时候是提着猪草篮子或在家里干活;他知道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有事业和理想,而巧珍的希望就是嫁一个他这样的“好男人”。青春的躁动渐生渐长。听到巧珍真诚的话语,高加林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巧珍突如其来的爱情表白和倾诉,是他感到恐慌,又感到新奇。他被巧珍的感情深深地感动了。内心躁动的潮水在他的胸中澎湃起来。甜蜜的爱情像无声的春雨悄然地洒落在焦躁的心田上。他感到无比幸福,觉得土地上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农民的他更地道了。俨然像个过光景的庄稼人了。
但甜美的爱情不能代替他的向往和追求。他感到自己不觉间便接受了一个人的感情,似乎匆忙的犯了一个错误,一种懊悔的情绪涌上心头。在主动、有目的的劳动中,他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愉快。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也是痛苦的。一方面,他贫瘠的生活确需要刘巧珍的爱情来滋润,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勇气来承担这份爱情。他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因为事实上他内心里那种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幻想之火,从来都没有熄灭过。不久,高加林的叔父转业当了地区劳动局长,加林的工作随之也就安排好了,他成了县城中的一员,他认识到这次进县城,再也不是一个匆匆过客了,现在他已全心满意足了,他想着,
最后回忆的风帆在黄亚萍身边停下来,加林站在窑檐下听到黄亚萍的播音,心咚咚直跳,高加林对黄亚萍的好感起于读高中的时候,黄亚萍出身于高干家庭,聪明大方,超凡脱俗,高加林飘洒,眼界开阔,他们喜欢在一起相处,有事讨论共同开过的一本小说,有时是音乐、绘画,或者国际问题。这时期高加林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但是在精神上,在内心深处,他是渴望这份感情的。在黄亚萍又一次猛烈攻击下,高加林对黄亚萍的感情又复燃了。黄亚萍给了他浪漫的激情和开拓新生活的一片天地,巧珍给他的只是有一颗单纯的心而已,尽管这颗心像“金子”一般,当高加林在事业上走上坡路时,巧珍的爱情再也不是他的精神支柱了,生活环境的优越,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到大城市发展的梦想,造成了他对黄亚萍的情感倾斜。当朴素的爱与理性的爱发生冲突时,高加林倒向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