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阴谋与爱情》为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德国文学巨匠席勒的爱情悲剧《阴谋与爱情》都描写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梁祝》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一个口头传承的传说故事,故事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社会中发生的悲剧性的爱情故事。《阴谋与爱情》剧作主要讲述了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尽管文学形式不一样,尽管人类的普遍情感具有跨越种族与地域的相通之处,但由于中国与西方、与德国社会文化、现实的差别,这两段爱情故事中渗透的民族性格、社会制度、精神差异也迥然不同。这正是中德悲剧精神的差异。
通过研究这两部作品及相关文献,发现国内众多学者对中西视野下的爱情悲剧、对这两部经典作品的关注及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维度:
1、从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内容对文学创作层面的进行探讨,来分析两个爱情悲剧故事的相似之处、不同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审美特征不同类型。这类比较分析则大多举例分析,作品集中在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方》、《牡丹亭》等爱情作品上,西方的爱情悲剧则多有《呼啸山庄》、《苔丝》、《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上。比如,《浅论<;梁祝>和<;罗
密欧与朱丽叶>的审美差异》(姜玉香,中国校外教育[J],2009(09))是对爱情悲剧的社会背景、故事情节及情感进行分析中西在审美观念、审美表达上存在的差异。
2、在文学创作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西方悲剧精神差异,以及从作品呈现的社会心态来看东西方伦理观念的差异。比如,《由<;呼啸山庄>及<;家>中超越阶级的爱情悲剧透视中西方悲剧结局的差异》(杨颖,青年文学家[J],2012(17))中即以“一悲到底”和“破茧重生”来区分中西方悲剧精神特征,强调西方悲剧往往以毁灭收尾,以人物生命的终结来结束全篇,而中国悲剧则缺少力度,在作品中描绘出对所处现实的无限悲哀。其中,对伦理观念的探讨又多集中在写作的
时代精神上,《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高琪,才智[J],2011(10))中以朱光潜先生原话来揭示作品背后的理念,“这种文学作品最能表现一个全社会的人生观感”。
3、对《阴谋与爱情》的研究则较早,多沿袭传统的文学作品分析方式,从作品的剧情、“悬念—冲突”写作技巧等方向对其进行分析,如《<;阴谋与爱情>的思想与人物》(吴兆芳,上海水产大学学报[J],1998(11))对作品的主题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学者在比较的视野下对其进行研究,如《<;奥赛罗>和<;阴谋与爱情>之比较》(许明炎,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1985(10))重点对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女主人公进行分析。从资料查询中可得治,该部作品的研究距今较长时间,多以传统逻辑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探讨。
4、其中,与本论文相关的还有一条线索值得关注,即是对德国文化、民族特性的研究,以分析德国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文艺创作理念尤其是德国的悲剧理念入手,揭示德国爱情悲剧的特。德国的古典哲学、美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化理论发展史上皆占有重要地位,其思辨思维的深度发展带来时代精神特殊的气质。在《尼采的悲剧精神与德国文化的重建》(李辉,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一文中,作者以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为线索,从民族文化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阐述这部著作中的思想。
德语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内涵丰富,思想厚重,既有法兰西文学的古典浪漫,又不失丹麦文学的那种童话般的浓郁。德国的爱情悲剧创作是丰富的,比如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赫尔曼•黑塞《海伦娜》等作品是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但在对德国的爱情悲剧研究进行搜索时,则显示无此类研究。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了相异的审美理想、民族欣赏心理和美学追求,反映在爱情悲剧上,则显示了不同的创作特性。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对中德两国的爱情悲剧进行研究,这些书和论文可以帮助我们对中西爱情悲剧的创作树立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了解和研究爱情悲剧这一范畴的美学特征,对爱情悲剧这一范畴背后的社会文化差异、民族性格精神差异的探讨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分析。同时,本文要做细的是将德国从西方国家的概念中抽离出来,从德
国的社会政治背景及其宏大丰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民族性格分析,以探讨德国爱情悲剧的特性,并分析这些特性如何将悲剧故事推向高潮,从而与中国爱情悲剧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三联书店,1986.
2、·本雅明著,陈永国译.德国悲剧的诞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朱光潜.谈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麦永雄.多维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焦文彬.中国古典悲剧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
爱情悲剧8、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9、暴艳敏,田旭,原驰:从价值观维度理论视角分析中西爱情悲剧《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英语广场(学术研究)[J].2013(09)
10、林富丽:太阳与月亮之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差异及其文化成因.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2009(04)
11、黄少华: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2、何华:西方悲剧美学梳理及中西悲剧探析[D],安徽大学.2011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