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1
翻开旧社会的古籍,历史的烟云又舒展在我的眼前,悲泣的芳魂已逝,悲瘁的芳华宛在,一曲曲悲歌在岁月的烈火中涅槃。
这,是一条路,一条浸淫着无数女性血和泪的路,一条满是冤屈的路。
《激流三部曲》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旧社会的摧残下消逝,她们有些就像一朵花苞,还未盛开在最美的芳华中就已凋零。淑贞,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孩,在父母的打骂和制度的束缚下选择用一口深不见底的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究竟藏着多少哀愁,在跳井的那一刹,那到底有几分愤怒,几分幻灭在她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心,在瞬间轰然坍塌。古代的女子们让三寸金莲剥夺了自由的权利,让愚昧的思想成了限制思想的枷锁,更是被制度摧残了原本能生活在沃土雨露中的芳华。
一个个女子重蹈覆辙,一缕缕芳魂随风而逝。
愿天堂,是你们的一方净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青年们睁开了自己蒙蔽的双眼,尽一己之力推动历史的车轮,迎接早春的来临。书中梅的时代即将泯灭,取而代之的是琴的时代,是许倩如的时代。
惊鸿照影的窈窕身姿只是她的附属,而渊博的才学在她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的光芒。那一颗早已埋下的种子,在她心灵的沃土上逐渐萌芽: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选择和男学生们一起读书;加入周报社,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畅所欲言;与周围的人齐心协力,共同把即将面临泯灭的淑英于水深火热之中及时拉出,将她送入了光明的春天。在琴的身上,映入眼帘的是她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她的未来必然一片光明!
悲泣的芳魂在孤寂的乱葬岗哭诉着自己命运的不公;燃烧的芳华长久地炙烤着华夏儿女的心扉。如今,世界已走向平等,但制度的余烬还未彻底的毁灭,梅和蕙的经历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在新的时代,就让我们用智慧的泉源去浇灌梦想的种子,用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光芒,照亮世界上黑暗的角落吧!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2
巴金曾在《激流·总序》中说道,生活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来是为了征服生活。
看巴金的《激流》,我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这其中满渗的是我复杂的情绪。可是同巴金一样,我相信生活并不是悲剧,因为在悲喜交加的生命长河里,总有一股激流是代表着希望的。
巴金通过描写高家的故事展现了我国二十世纪初期封建势力笼罩下的一幕幕“压迫”与“反抗”的图景。他的笔调因其鲜活细腻而显得真实,在他的文字里,满绘着封建制度残酷、伪善的嘴脸。为了维护封建制度最后的威严,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甚至不惜牺牲年轻一代的幸福和生命为代价。面对严酷的生活环境,有的人成了无奈的弱者而惨遭迫害,如鸣凤、梅等;有的人顽强地反叛着,为光明生活的道路探索着、奋斗着,觉慧等人便是典型;而另一种在新旧势力夹缝中生存的人,如觉新,他的内心是最痛苦的,他也曾有过美好的憧憬,他也有清醒的头脑,可是面对封建旧势力时,他总是和颜悦地服从,而他的“作揖主义”给自己带来的却是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当看到书中年轻的生命和美好的爱情被毁灭时,我有的只是对封建制度的深恶痛绝,而并不想去评判任何人的是非,因为生活是这个样子,每个人的生存都不容易。
要生存,就会有压力,要更好地生活,就要去征服它,与它“搏斗”,而首当其要的,便是与自己抗争。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由以上我提到的三类人的生活方式,我想到了现今人的三种心态。
不管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面对重重压力和矛盾时,我们的心里往往会有多个自我在相互抗争,其中,聪明的自我会随大流而行,为自身赢取名利,另一个自我会潇洒地反叛,去征服生活,成为生活的主宰,还有一个夹在中间徘徊的自我,如同觉新,这样的自我是最善良的,也是最痛苦的,却是不值得同情的,因此,若要得到救赎,唯一的方式便是把其中的一个自我彻底打败。
虽然现在周遭的生存面貌不同于封建思想肆意时的黑暗社会,没有过多的封建礼教束缚我们,个人的身心是自由的,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发型和服饰,可以为自身钟爱的事业大胆拼搏,可以不顾地位的悬殊与所爱的人相守,等等。可矛盾却总会以变相的方式存在,我想每个遇到过生存或生活困窘的人都曾深有体味,而我用这粗糙的文字又怎能道明,又怎能说尽?到底是与自己抗争,还是与生活抗争,还得我们自己说了才算,不过这其中却容不得丝毫犹豫,果断地选择让一方胜利,便是希望的所在。
生命中的激流时刻都在前进,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就像《秋》里面所提到的,秋过了,会有第二个春天的到来。
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3
读《家》、《春》、《秋》让你的内心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尔倍受折磨,时儿又满怀信心,不过腐败的事物总归是要消失的。总会有更好的来代替。在困境中一定要坚信美好的事物会到来,一定要满怀信心奋斗到底。
读《家》真的让人感到特气愤,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受旧礼教的毒害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然而没有人加以阻止,反抗,只知道愚昧的顺从,只信命,认为人的命是上天安排好的,真让人气愤,梅表、瑞玉等人相机死后,属于新主义的觉慧终于气愤的离家出走,开始追寻社会主义,这也是整篇小说光明的开始。
《家》中好多人已经意识到旧礼教的腐败,开始明显的反抗。和觉民一起的那些学生们可是反抗的主力军,他们发表稿子,各类文章唤醒那些愚昧的人,总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
她们的帮助下,淑英逃离了那条黑暗的道路,没有走旧礼教为他准备的路,三爸对她们也是毫无办法,说明他们是正确的,这也为新主义一定能打败旧礼教做了暗示。
在《秋》里面一味信奉“作揖主义”的觉新也在慢慢的改变,也有了走反抗意识的那条路,旧礼教中的大家庭是他非常失望,这些现象也是他不能改变的,那些人是非常自私的,他没有能力扭转这样的局面,是啊!制度该改变了。
这三本书的情节紧紧相扣,表达的思想也越来越高昂,从顺从到反抗,也让我们走了这么长的心理历程,让我们更加了解那时的`生活现象,也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一种制度越来越落后,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更完善的制度来替代,不要愚昧的拥护已经跟不上时代的事物,要不断改变自己是自己永远都适应新的事物、观念。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满怀信心。相信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定会被别人认同的。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4
今天下午看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这是一部能让我的情绪跟着起伏的作品,很喜欢这部书,激流三部曲读后感。妻
这部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弊害,撕开了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是呼吁民主、自由、人性解放的一面伟大旗帜。
万恶的封建制度吞噬了鸣凤、李瑞珏、钱梅芬、蕙表、淑贞这些年轻女性如花的生命。对于一个个善良灵魂的逝去,我感到十分痛心。封建制度把这些年轻女性逼上了绝路,她们没有社会地位,她们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没有自由,这对于女性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处于这个时代的她们,处于封建制度的她们是不幸的。
封建家族的家长们是如此的愚昧,相信所谓的“血光之灾”,相信西医不会内科,人已经病入膏肓了还不愿意请西医就诊,我彻底愤怒了。
当我看到蕙表已经病得不轻了,郑家坚持不请西医,就连蕙表的父亲也不同意,说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虚伪的面具下是一个个肮脏的灵魂,这见死不救的混蛋,读后感《激流三部曲读后感》。蕙表去世后连买块地安葬,郑家人都不愿意,任由蕙孤零零地在破庙里,而郑家却是忙着续弦,多么可悲。
淑贞,这个我同情的孩子。她寂寞地生,寂寞地死,在这十五岁的年纪,她像一朵未到开
花时候就被打落的花苞。这个孤寂的孩子需要爱,然而没有人可以给她适当的爱,她只能一个人走向毁灭的道路。
什么封建礼教,这都是吃人的玩意。上代人的腐败,却要下一代人去承受。没有勇气去推翻旧制度,不愿承认旧制度的错误,最终只能走向灭亡。这些封建家长们,这些封建卫道士们,他们是被自己害死的,没有人可以拯救他们,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深深荼毒了。
《激流三部曲》有结局吗?不,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些丰满的生命形象还在继续他们的人生道路。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5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既然是“世界读书日”我当然就得谈我第一次阅读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感悟。当年巴金写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是27岁,因为年轻,作品从字里行间,从思想上都透出冲动的激情,字字如血,句句如针,时时刻刻刺痛我的心,让我不停的思考,“我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自己的长篇小说?”
于是,我在1994年26岁创作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鸡架山》,十年后我又创作了《山里人》、《妻》、《爸、你何苦呢!》、《残垣》,我在《残垣》总序里就写过“中学毕业的那年,当我第一次拿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就好像当年巴老拿到《复活》那本书的心情一样激动、伤感、痛苦与兴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认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作品语言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追求,让读者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让读者有一种对人生、命运敢于探索、敢于抗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激情和动力,让读者从自己的作品中读到善良、正义,读到主人翁对爱情、生活、人生、事业勇于追求,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我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里获得了我想要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许这和巴金当年写这部长篇小说的年龄有关。我们都处在年轻时代,他在《家》的新版后记里这样写:“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家》里面不一定就有我自己,可是书中那些人物却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鼓舞的泉源。”“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这就是一个27岁巴金创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动力。
从《家》、《春》、《秋》小说人物高觉慧、高觉民、梅表妹、琴、淑华、淑英、瑞珏、海儿的身上看到三十年代中国青年活着的悲惨命运,时间过去了85年,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依然还出现在我眼前,高觉新很爱梅表妹、可他又无奈的娶了瑞珏。爱能融化一切,可是觉新并没有得到他自己应该得到的幸福,梅去了、瑞珏去了、海儿去了,他始终没有勇气面对他自己的人生、爱情、家庭、生活中的不幸留给他的依然是痛苦,觉新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得到幸福,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制度就不允许他有幸福的生活。上一辈人把他们的不幸悄然的压在他们年轻人头上,反抗不反抗又能怎么样?由于高觉新的软弱,他深爱的梅表妹因为婚姻的不幸遗憾的去了,他的妻子因为封建制度礼教难产去了,他深爱的海儿夭折了,面对这一切惨痛的打击,他只能默默的承受、无奈的忍受,然而,高觉慧、高觉民、琴、淑华离家出走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