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分关系表
辈分关系表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为中⼼,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祖、曾祖、祖、⽗、本⼈、⼦、孙、曾孙、⽞孙”的“九族”⾎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个庞⼤的亲属系统。这⾥仅选其中的⼀部分,以显⽰其层次关系。
第⼀层:祖⽗、祖母、外祖⽗、外祖母(长⼆辈)
第⼆层:⽗亲、母亲、伯⽗、伯母、叔⽗、婶母、舅⽗、舅母、姨⽗、姨母、姑⽗、姑母、岳⽗、岳母(长⼀辈)
第三层:(本⾝)哥哥、嫂嫂、、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
第四层:⼉⼦、⼥⼉、侄⼉、外甥、内侄、侄婿(晚⼀辈)
第五层:孙⼦、孙⼥、外孙、外孙⼥、侄孙、侄孙⼥、孙媳、外孙媳(晚⼆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弟弟⼤⼏岁,哥哥的孩⼦⼜⽐弟弟的孩⼦⼤⼏岁,⼏代之后,⼤门的后代与⼩门的后代相⽐,同辈⼈可能差上⼏⼗岁,并不因此⽽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的孙⼦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门转⼩辈”之说。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祖开始。⾼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祖(⿐,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义是指所有⽗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
(2)祖⽗:⼜称为“王⽗”、“⼤⽗”、“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来称呼祖⽗;如今对祖⽗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可以称为“⼤母”、“王母”、 “重慈”。⼜因古⼈有妻有妾,所以祖母⼜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以称母亲,⼜作为对以婚妇⼥的较⼴义的称呼。
(6)堂祖⽗、从祖⽗、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兄弟妻⼦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之⽗。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王⽗”、“王⼤⽗”、“太公”、“曾太公”等称呼,⽐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祖辈
(1)⾼祖:即曾祖之⽗,古今多称为⾼祖⽗,也有称为“⾼祖王⽗”、“⾼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祖。
(2)⾼祖母:指⾼祖之妻,或称“⾼王祖母”。
4、⽗母
(1)⽗母:⽗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母”、“双亲”、“⼆⽼”、“爹娘”等古今通⽤的合称外还有“
⾼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笔下的“所⽣”、“椿萱”等对⽗母的代称。
(2)⽗、⽗亲:是对⽗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亲为“公”、“翁”、“尊”、“⼤⼈”、“严君”、“爷”、“爹”、“爸”、“⽼⼦”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语,称⾃⼰的⽗亲可称“家尊”,称对⽅的⽗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较⼴义的称呼,宋代开始⽤作对祖⽗之称,魏晋南北朝就⽤作对⽗亲
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都和“母”相似,⼜⽤作对成年妇⼥或⽼年妇⼥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母:在古代⼀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的⽣⾝母亲为“⽣母”或 “本⽣母”。
(9)庶母:在古代⼀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的⽣母是正妻,则称⽗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夫多妻制的家庭中,⽆论⾃⼰的⽣母是妻或妾,对⽗亲的妾都可以称
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指是在⾃⼰的⽗亲之外再拜认某⼈为⽗,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愿等意。( 13 )义母:指是在⾃⼰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为母。
5、与⽗亲相关的亲属
(1)诸⽗、诸母:是对⽗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对⽗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叔⽗”
或简称“伯”、“叔”。古⼈偶尔将⼏个叔⽗按伯、仲、叔、季的排⾏次序,分别称为“伯⽗”、“仲⽗”、“叔⽗”、“季⽗”。
(3)伯母、叔母:是对⽗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对⽗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今),⼜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姑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的称谓。
举例:关天予的辈分是个不可猜测的负天⽂数字,所以简单的⼀句话,关天于是所有⼈的重孙⼦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对母亲的⽗亲,称其为“外祖⽗”(与今同),⼜可称为“外翁”、“外⼤⼈”、“家公”、“⽼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称为“姥姥”、“⽼⽼”等。(3)舅:
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些修饰或补充性⽂字,如:“舅⽒”、“舅⽗”、“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姨母之⼦⼥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论是舅⽗之⼥、姨母之⼥,还是姑母之⼥,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统称
为“诸表”。)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母的异称,⽆论⽣死均可⽤。秦汉以来,⽗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来对死去的⽗母之称。⽽且,考妣不仅⽤来称死去的⽗母,死去的祖辈乃⾄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的美称,但⼜⽤作夫妻之夫。“夫”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良⼈” 、“郎”、“丈⼈”、“君”、“⽼公”、“官⼈”、“汉⼦”等称呼丈夫。
(2)妻、妻⼦:是由古⾄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妇”、“室”、“君”、“夫⼈”、“娘⼦”、“浑家”、“内”、“⽼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为“公”、“公公”、“⽼⼈公”的前⾝。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伯”、“⼩叔”是⼀致的。
(5)⼩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之⽗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冰翁” 外舅” “外⽗”、“妻⽗”等代称。(2)岳母:对妻⼦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来对妻⼦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姨”、“⼩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称为“昆”。今天则可⽤“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出排⾏,或以数字为排⾏,或⽤伯、仲、叔、季这些排⾏常⽤语等。(“哥”,古代是⽤得⼗分⼴泛的称呼,可以称⽗、称兄、称弟、称⼦。)
(2)嫂:对兄的妻⼦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兄⼥”,或称为“从⼦”、“从⼥”、“犹⼦”、“犹⼥”。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称“”,与姊相对者称
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外甥⼥”。
13、⼦⼥及与其相关亲属
(1)⼦:在古代是⼀个使⽤范围较⼴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作⼉⼦之称。
⾃⼰之⼦可称为“⽝⼦”、“孽⼦”、“不孝⼦”等,别⼈之⼦⼜可称为“令⼦”、“良⼦”、“不凡⼦”、“贤⼦”等。除此,还可⽤“男”、“⼦息”、“贱息”、“⼉⼦”、“⼉郎”、“⼉男”等来称呼⼦。若有⼏个⼉⼦则有“长⼦”、“次男”、“幼⼦”等称呼。
(2)⼥:对⼥⼉的主要称呼。对别⼈的⼥⼉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义⼥:指不是⾃⼰⽣育的,⽽是收养的⼦⼥,⼜称“养⼦”、“养⼥”、“假⼦”。同时还有⼀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称为“息”,所以⼦之妻⼜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婿”、“⼦婿”、“郎婿”、“快婿”等。除此,⼥⼉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夫”、“半⼦”、“东床”“令坦”。
⼥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般⼈都尊称其为“姑爷”、“姑⽼爷”。(6)孙:对⼉⼦的⼦⼥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分为“孙⼉”、“孙⼥”,“孙⼥”⼜称
为“⼥孙”。
(7)外孙:对⼥⼉的⼦⼥的称呼。⼥姓还可称为“外孙⼥”。
⾎统关系称谓俗称当⾯称呼⾃称
直系⽣⽗⽗亲爸爸、爹爹爹、阿爹⼉、⼥
⽣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
后⽗继⽗晚爹阿伯、阿爹⼉、⼥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
⽗之⽗⽗之母祖⽗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
⽗之祖⽗⽗之祖母曾祖⽗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
兄弟妹兄弟妹哥、弟、妹长者称哥、、⼩者⼀般直呼其名弟、哥妹、
夫丈夫⽼倌某⼈(⼥⼉名)爹、唉、⽼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读如宁)某⼈(⼥⼉名)娘、唉、⽼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公阿公旧时随⼦⼥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统关系称谓俗称当⾯称呼⾃称
旁系⽗之兄⽗之弟伯⽗叔⽗叔伯⼤伯、⼤爹、伯伯、⼆爹、三爹、⼩叔、⼩爹、叔叔侄、侄⼥
伯⽗之妻叔⽗之妻伯母叔母⼤妈婶娘⼤姆妈、⼤嬷、婶娘、婶婶、现呼⼆妈、三妈等侄、侄⼥
伯⽗之⼦⼥叔⽗之⼦⼥堂兄弟堂妹称呼与⾃⼰兄弟妹相同,对⼈介绍冠“堂”字弟、哥、妹、
⽗之⽗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阿妈、⼆阿妈、阿伯等侄、侄⼥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称⼤伯、阿叔、今⽇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称,现以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
婿、媳之⽗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母)弟媳、嫂、妹、
姑之丈夫姑⽗姑丈姑夫旧呼⼤爹、⼆爹、⼤伯,现呼⼤爸爸、⼆爸爸内侄、内侄⼥
姑之⼦⼥姑表表兄弟表妹以兄、弟、、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
⾎统关系称谓俗称当⾯称呼⾃称
母系母之⽗母外祖⽗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舅母娘舅舅姆舅⽗、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
舅⽗之⼦⼥舅表表兄弟表妹以兄、弟、、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妹
母之妹及其配偶姨⽗姨母姨丈姨娘旧呼⼤爹、⼤妈、⼤伯、阿伯,现呼⼤爸爸、⼤妈妈、阿姨外甥、外甥⼥
姨之⼦⼥姨表表兄弟表妹以兄、弟、、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妹
妻系妻之⽗母岳⽗岳母丈⼈丈母⾯称随妻阿爹、姆妈⼥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称随妻阿哥、⼤或呼其名夫、妹夫
妻之妹内内妹姨娘⾯称随妻、妹
妻之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