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
第二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2.能联系生活实际,古今义比较,叙述故事情节。体会文言文的特点。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法导读,读懂理解故事的含义。抓住人物言行描写的语句,体会寓意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背诵课文。能结合阅读,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复述
1.回顾课文:
商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第一次夸口: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第二次夸口: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旁观者: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商人反应:其人弗能应也。
总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提示:(1)串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结果)
(2)用自己的话替楚人夸夸矛和盾
(3)注意语气、表情
(4)把握人物心理变化
(二)互动探究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翻译原文。
(2)思考:楚人两次夸口,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3)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如果你是围观者,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2)什么情况下需要有质疑精神?
(3)理解“何如”与“如何”。
(4)翻译原文。
(5)你认为,如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会有什么结果?
3.其人弗能应也。
(1)翻译原文。
(2)探讨交流:楚人无法回答的原因是什么?他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翻译原文,揭示道理。
(2)讨论交流:联系生活,理解寓意。讽刺人们自作聪明、不实事求是的做法。
(三)联系生活
1.联系生活思考:
(1)文中楚人自相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2)你有过自相矛盾的经历吗?说说给你带来了什么后果?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2.交流: 对于生活中的“自相矛盾”应如何解决?
3.总结启发:说话、办事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世人皆知,可“自相矛盾”的事情却随处可见。
如果每个人说话、做事都能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三思”而行,相信“自相矛盾”的事就会少很多。
(四)思维拓展
互动交流:如果这个楚国人吸取教训,他应该怎样卖矛和盾才是最佳做法呢?请你想一想,再动笔写一写你所创想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1.《自相矛盾》说的是一个人过分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
2.寓意: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个道理。
3.我的收获:
(1)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3)我知道的道理。
(六)随堂小测
1.联系课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1)誉之曰:
(2)物莫能陷也: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