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课文原文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是不可能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
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写作背景:
韩非子在委婉地提醒和劝说国王根据国情和民情制定治国方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才能发展壮大,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求改变,不求进步。如果像宋人那样,不仅被国人嘲笑,恐怕他们也会难逃一死。现在“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想不劳而获,或者固守狭隘的经验,不懂得变通。韩非子以这个寓言故事告诉当权者不能遵循旧的法律,不知道变通就统治现在的臣民。
中心思想:
守株待兔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写作特:
篇幅短小,情节单纯,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阅读理解题:
1、皆守株之类也,皆是什么意思?
答案:都。
2、这篇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告诉我们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标或人和物,一辈子,从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妄想从此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