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
对舒婷爱情诗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 舒婷;爱情诗;思想;意象;心理描写;语言
在爱情诗的创作还十分凋零的季节,作为一位真诚而本的女诗人浪漫情诗,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爱之歌。她谱写的爱情诗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疏密有致的组合,对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及平朴、纯净、接近口语的诗歌语言的追求,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
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首先体现在她诗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这两者是相辅相依的,正是舒婷用她的女儿心时刻关切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类关系
的平等,基于如此伟大的人格力量才使她具有了一种平等的建立在人格独立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崇高爱情理想,而其人格力量又因爱情理想而更加光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甚至盲目屈从,只有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
这首诗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的骄傲宣言,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情理想。诗中的“凌霄花”象征依附式的爱情观,“鸟儿”象征奉献性的爱情观,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爱情观的批判来确立自己的爱情理想。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的进身之阶,更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
才是女人。正如诗人所言: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因此,相爱的双方不仅是心灵的相通,更是人格的相映,又是命运的“分担”和“共享”。也因为“两个人只有在生存的中心进行相互交融时才可能产生爱,因此任何一方都能从这一生存中心体验到自己和自己的存在,唯有这一‘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真实所在,唯有这,才使人充满了活力;唯有这,才使爱有了基础。这样产生的爱也才能成为不断鞭策、鼓舞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和共同前进,而不是埋葬感情的坟墓。双方关系的深度以及双方各自表现出来的蓬勃朝气和力量,这才是爱情存在的唯一证明,才是爱情存在的必然结果。”
舒婷爱情诗的第二个鲜明的艺术特是诗中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其疏密有致的组合。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情思的音符,它们相互应和、对照,从而组成美的旋律和激情的和声。在舒婷的爱情诗中树、花、山峰、夕阳、河岸、海滩、月光、阳光、风、雨。这些平常的自然景物都成了诗歌的意象,都成了诗人爱与忧伤的寄托,从而便形成了一个自然景物化的意象系列,并且这个意象系列又可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寄托着诗人美好理想的意象。如“树”的形象,在《致橡树》中所表现的那棵高大、威仪、坚贞、伟岸,象征着男性的“橡树”,和它近旁那株同样高大、挺拔且独立而秀美, 象征着女性的“木棉”“, 橡树”和“木棉”并肩而立,站在一起,象征着诗
人崇高的爱情理想。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有一棵受诗人“嘱托”为爱人留言的“橄榄树”,还有《心愿》中那棵代诗人招手致意的“崖树”等,这些“树”都被诗人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代表了诗人伟大而崇高的理想。除了“树”,诗中到处洒着各种各样、寄托着诗人理想的花,有为神女鸣不平而“煽动新的背叛”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有超越了简单意义上的两性之间的爱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有宁可生生灭灭回到风风雨雨的山坡,不要在花瓶上摇曳的“三角梅”。除花以外,夕阳、海滩、月光、阳光等美好的自然景物都被诗人染上了理想的彩,纷纷化身为诗人的美好理想。另一类意象是遭诗人排斥和反感的对象,较突出地表现在《致橡树》中“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一系列象征着依附性或奉献式爱情观的意象,是诗人竭力排斥的对象,还有象征了女性悲剧命运的“神女峰”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意象的大胆反叛,另外,《心愿》中的“风”和“夜”都暗示着行程的险恶,也同样受到了诗人的排斥和反感。总之,两类意象在诗中交错并置,共同体现了诗人从平常的自然景物中独特地感受并开掘出极为深层的内容,这也是舒婷爱情诗的独到之处。那么,诗人为何会引如此繁多的自然景物来入诗,以致形成了一个自然景物化的意象系列呢? 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诗人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引自然物象入诗的传统,纵观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从开创诗歌新纪元的《诗经》始,便一直都有引自然物象如诗的传统,所以舒婷爱情诗意象的自然景物化与诗人传统的审美理想密不可分.。其二,
我认为是与诗人生活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生活情趣有关. 诗人生活在南方,其诗中便有南方的海、海滩、树、花等自然景物,而且诗人热爱大自然,喜欢养花、插花。诗人创作时,案头必置一束香气淡远的鲜花,为她洗笔洗心. 而且诗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退去案头隔夜的残花,又拿着花剪到园中另觅新枝,这样的生活情趣也使诗人跟自然景物结下了不解之缘,难怪其爱情诗中出现了一个自然景物化的意象系列。
谢洛夫斯基说“诗就是把语言翻新”而舒婷的诗正是对语言的大胆翻新。体现为其诗歌语言的返朴归真,挣脱了语言修饰性枷锁,还语言天然纯净本,使被僵硬虚假的尘埃所掩埋的语言珍珠重放异彩,体现为诗歌语言平实质朴、天然纯净,似乎还未蜕尽原始的蒙茸,无异于现代口语,但也并非不加修饰的平白如话,而是精心设计后复杂到简单的单纯和浓艳之极的平
淡。总之,舒婷爱情诗的语言呈现出一种平朴、天然纯净而接近现代口语的特点,这便是舒婷
爱情诗的语言特。如“我真想摔开车门,/ 向你奔去,/ 在你的宽肩上失声痛哭:/‘我忍不住,
我真忍不住!’”(《雨别》)‘“你在爱着。’/ 我悄悄叹气。/ 是的,爱着。/ 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无题》)“你没有觉察到/ 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 ”(《赠》)“离人如期归来还是/
那个不爱刮胡子的丈夫/ 端把凳子让他修理保险丝/我去洗他带回的臭袜子”(《离人》) 等等,这些平朴、天然纯净、十分口语化又具有浓重浪漫特征的语言在舒婷诗中不胜枚举。从这样的几乎接近散文语言或类似于小说语言的诗歌语言中体现出了被称为“朦胧诗”主将的舒婷,她的作品其实并不算太朦胧,更无晦涩之感。除了追求语言的平朴和天然纯净,舒婷还充分利用现代口语的特点,使用大量的“如果...绝....、“但是”、“却”、“然而”、“即使”等古典诗词非常忌讳的转折性修辞。如“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致橡树》)“然而我的名字和我的信念/ 已同时进入跑道”(《会唱歌的鸢尾花》)“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神女峰》)“是的,我怕。/ 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无题》)“如果你是火/ 我愿是炭/ 想这样安慰你/ 然而我不敢”(《赠》) 等等,舒婷善于利用这些转折性词语造成情感落差,使前后两种诗情形成鲜明的矛盾对比,不仅使诗情显现出优美的运动曲线,而且使主体精神亦得到突出和加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舒婷爱情诗的语言特就在于将平朴的口语化的语言重新巧合而使诗歌诗意饱满、理趣丰盈而耐人寻味。
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远不止上面所论述的这些,如其爱情诗所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女
性意识,散文化倾向等,都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 弗洛姆. 爱的艺术[M] . 弗洛姆文集. 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410.
[2 ] 弗洛姆. 爱的艺术[M] . 弗洛姆文集. 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35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