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朗读评价(精选3篇)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 篇1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引进多种评价方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老师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老师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都可。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形象评价,让学生乐于模仿
对于朗读,大多评价主体习惯上采用抽象评价,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评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采用,于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都无益处。有位特级教师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现非常出,但几个孩子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
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才细细道来,如“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会。
五、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笔者在上《春雨的彩》一文时,对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认为,读时语速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麻雀向来是叽叽喳喳地说话;第二位女孩却不赞同,认为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可这一位又遭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驳,认为有理能说得清,读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辩论会就是这样的。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笔者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一一作出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 篇2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不仅是感知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相互合作将会变行越来越密切,一个人的朗读与表达随之也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流畅叙述出来,才能把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自如地表达出来。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不要仅从自己所教科目考试的名次出发,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本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切不可急功近利,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二、 教师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朗读时间。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了,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了。学生就不能直接主动与书本对话。因此,教师在课文分析上一定要做“减法”,坚决摒弃那种逐段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内容特点、学生需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疑点。教师只有“浓缩了知识”,课堂才有“剩余时间”。只有有了富裕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处方朗读时间。具体讲,每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此外,
教师还应把每天早晨的晨读课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不得因赶时间,抢进度,而随意把学生的晨读时间据为己有,用于讲授未教完的课程内容。
三、 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与手段,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内驱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自我表现欲旺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在课堂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朗读,如:个人朗读竞赛,组与组之间朗读竞赛,分角朗读竞赛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主题班会、辩论会等,让学生体验喜悦,体验成功,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爱好朗读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我们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自觉纠正“以考定教”的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小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 篇3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就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对评价方式作些探索。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诗歌朗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课标”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语文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课堂上教师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实施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空间。
就拿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来说吧!首先,老师要扬起情感的风帆,专注地聆听学生的朗读,敏锐地捕捉朗读的精彩之处,及时作出饱含激情而又恰当贴切的评价,让师生进行以文本为中介的人文对话。请看孙建锋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断。一男生朗读《最大的麦穗》中苏格拉底的一段话,浑厚有力,声情并茂,神庄重。读毕,孙老师立即作出评价:“大家都听到这位同学把苏格拉底的话读得如洪钟般,能震撼人的灵魂,可却没有注意到他投入、专注的神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的朗读,欣赏他专注的神情。”这一段极富个性的评价,不仅指出了该生的朗读好在哪里:震撼人的灵魂,而且点明了为什么好:神情专注,并提醒所有同学“再一次聆听”,形成了真正的全方位的师生互动。而当那个男生又一次读完之后,孙老师又是一次语出惊人的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严厉的苏格拉底。”不说读得怎样好,而把自己放在一个“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说明从其朗读的话语中感悟到了苏格拉底充满睿智的哲学思想。既是对本文的深刻阐释,又是对学生朗读效果的最佳赞赏,胜过了许多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赞语。至此,孙老师仍兴味盎然,又请一位女生再读此段。女生读完,孙老师以轻盈的语气点评:“可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的朗读如春雨般滋润人的心田,我想,你一定是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语毕,全教室掌声响起,笑语盈盈,把课堂教学推向了又一个高潮。三次朗读,三次评价,语语中的,层层推进,尽显个性化阅读的神韵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