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口胜;李寅生
【摘 要】陶渊明所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是其诗歌代表作,诗题"饮酒"是由两种不同的典故构成,属于不同寓意复合而成的词汇.其一是典出于汉代焦赣所撰的《易林》繇辞"六月采芑,征伐无道.张仲方叔,克胜饮酒",指刘裕征伐后秦凯旋,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并实现晋宋禅代的义熙十四年秋的形势;其二是典出于《周易》"未济"卦"上九"的爻辞"有孚于饮酒.无咎",指在上述的晋末时势中,寄寓着诗人以至诚安天命的心理及其所产生的顺从、自适的精神态度.
饮酒 陶渊明【期刊名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5)001
【总页数】9页(P75-83)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题;典故;《易林》;《周易》;未济;爻辞;寓意
【作 者】沼口胜;李寅生
【作者单位】京都文教大学 文学部,京都 宇治 611-0021;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6.2
一
生于晋末宋初的诗人陶渊明(365—427)创作了以《饮酒》为题目的二十首五言组诗,关于其中的意图和理由,历来有一些不同的解读①。本文将对此进行重新解释,并对以往不同的观点进行研究,但限于篇幅的关系,只能谈一下笔者的愚见及其相关理论根据而已。
《饮酒》诗前五十五个字的“序”是以下论述不可缺少的文字,故将其全文展示如下: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1]86-87
上面的序文,是作者闲居无聊在秋夜倦怠的饮酒醉余之作。以这个序文来说明《饮酒》诗的整体特征,是否完全相符呢?
正如有些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在二十首诗中,与饮酒有关的诗并不超过半数,剩下的并未谈及饮酒。再如,组诗的内容主要涉及王朝交替的迫在眼前的生存问题,所以作者叙述的是以古人为榜样,表达甘愿作为隐者而固守穷节的思想。作者围绕出仕与归田问题,对时代与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并寄托了觉醒后的孤独与达观。首章“哀荣无定在”与终章“羲农去我久”处于相对应的位置,配以相互呼应的内容。
从上面例子来看,如果把这组诗看成是与作者饮酒嗜好相关联的话,那么它就不是单纯的饮酒诗了。序文谈到的“饮酒”,不正是作者借此来表达复杂、隐微的感情吗?换言之,在内容复杂深奥的组诗中,几乎每首都暗示了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精神状态。序文看起来较为
① 关于以《饮酒》作为诗题,历来的说法大致有三:第一,按《饮酒》序文所言,是作者在实际的饮酒中为其所作的组诗而确定的题目。第二,从序文及“其二十”末尾二句的内容来看,为借“饮酒”之名来叙自己的感怀。第三,在《文选》第二十九卷中,从题为“杂诗”的“其五”“其七”二首的题目来看,它原本是作者题为《杂诗》的,后人改作《饮酒》。单纯,但实际上题意深刻且隐晦。
依笔者愚见,诗题“饮酒”大概出自两种不同的典故。其一是汉代焦赣(字延寿)所撰并传下
来的《易林》(十六卷)①最早的记录是《隋书》“经籍志•三•子•五行”中的:“《易林》十六卷,焦赣撰。梁又本三十二卷。” 关于焦赣的字,《汉书》“儒林传”载:“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唐颜师古的注是:“延寿其字,名赣。中的一个繇辞;其二是《周易》中的一个爻辞。关于《周易》中的“饮酒”一词暂放于后面研究,先对《易林》中的“饮酒”一词进行考察。此外,在陶诗《乞食》和《拟古》其一也引用《易林》中繇辞典故,对于这一问题,请参阅笔者的其他论文②笔者拙文:《论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一的表现手法及其寓意》(《中国文化—研究与教育,汉文学会报50号》,大塚汉文学会1992年6月出版)、《论陶渊明〈乞食〉诗的寓意》(《中国文化—研究与教育,汉文学会报51号》,1993年6月出版)。。
二
笔者认为,陶渊明“饮酒”诗题的典故出自《易林》繇辞中的如下二首:
六月采芑,征伐无道。张仲方叔,克胜饮酒。(离之坎)③焦赣:《焦氏易林》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六月采芑,征伐无道。张仲方叔,克敌饮酒。(小过之未济)④焦赣:《焦氏易林》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对比这二首繇辞,可发现第四句的第二字是不同的。但从“克胜”“克敌”同为具有“胜敌”之意来看,二首则为同一繇辞的重复。
下面对这个繇辞的内容进行研究。四部丛刊本(乌程蒋氏密韵楼藏影印元本)《易林》附载的“旧注”(“旧注”者不详)如下:
《六月》、《采芑》,皆诗名。六月,建未之月也。时猃狁内侵,宣王命尹吉甫帅师伐之,有功而归。诗人作歌,以叙其事。司马法冬夏不兴师,今六月而出师者,以猃狁之故也。采芑之诗,言蛮荆背叛,王命方叔南征,军行采芑而食,故赋其事。张仲,吉甫之友。是时燕饮,张仲在焉。⑤焦赣:《焦氏易林》附载之“旧注”,见四部丛刊本,乌程蒋氏密韵楼藏影印元本。
由“旧注”的解释,进而敷衍繇辞内容的话,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六月》《采芑》诗均为《诗经》小雅中的诗篇,所吟咏的是征伐无道的夷狄之事。夏六月,面对北方猃狁的不时入侵,周宣王命尹吉甫为大将进行征伐,归国庆功后咏《六月》之诗。此外,南方蛮荆反叛后,宣王命方叔进行征伐,故而咏《采芑》之诗。在征伐猃狁得胜
而归的宴会上,吉甫之友张仲和与吉甫一起参战的方叔等文武大臣聚集在一起,举杯庆贺胜利。所以,由上面的繇辞可大致推测出“饮酒”诗题的典故出处了。
事实上,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统治后期,实权人物刘裕统兵在外,在征伐鲜卑慕容部的南燕、羌族姚氏的后秦和平定卢循之乱时,刘裕吟咏《六月》《采芑》二诗,把自己的军事行动比喻成宣王征猃狁、伐蛮荆,史书和当时的诗赋作品都对此有明确的记载。
按史书记载及诗赋作品所述,刘裕对外出兵都被比喻为周宣王的南征北伐。《晋书》“恭帝纪”所载,安帝之弟司马德文时,刘裕被拜为远征后秦军队的先锋,在途经战乱后的洛阳时,他奏请朝廷修复晋朝王陵,朝廷答应了他的要求:
刘裕之北征也,帝上疏,请帅所莅,启行戎路,修敬山陵。朝廷从之,乃与裕俱发。[2]
“启行戎路”一句,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晋义熙十二年(416)二月中,“琅邪王德文请启行戎路”[3]3686的记事所附的元朝胡三省所注:“《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3]3686《诗•小雅•六月》是“赞美宣王时代尹吉甫北伐猃狁获得胜利的诗”[4]诗有 “元戎十乘,以启先行”之句,由此可知,刘裕的北伐是自比为宣王的。
傅亮曾随刘裕征战,《宋傅亮从武帝平闽中诗》云:“鞠旅扬城,大蒐徐方。旅旌首路,元戎启行。弭楫洪河,总辔崇芒。”[5]1139诗中的“闽中”疑为“関中”之误。对此,逯钦立认为:“逯按:宋武帝有平关中姚秦事,无平闽中事。闽,闗之讹。”[5]1139与陶渊明同时代的谢灵运在其《撰征赋》中也引用了宣王征猃狁之事。在这篇赋中,作者叙述了自己作为天子特使慰问指挥北伐的刘裕之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载之曰:
惟王建国,辨方定隅,内外既正,华夷有殊。惟昔《小雅》,逮于班书,戎蛮孔炽,是殛是诛。所以宣王用棘于玁狁,高帝方事于匈奴。然侵镐至泾,自塞及平。[6]1745
在上文中,作者谈到了最早扰乱中国秩序的戎蛮部落,以及周宣王征伐猃狁吟咏《六月》之事。在这里,宣王北伐被刘裕看成是自己北伐的先例。刘裕把自己征伐后秦比喻成宣王北伐,在史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宋书•刘穆之传》记载:
故左将军、青州刺史王镇恶,荆、郢之捷,克翦放命,北伐之勋,参迹方叔。[6]1308
“荆、郢之捷,克翦放命”是指刘毅讨伐司马休之、鲁宗之之事;而“北伐之勋,参迹方叔”则是把征伐后秦有功的王镇恶比喻为随宣王征伐猃狁的方叔。在上述资料中,都把刘裕征伐后秦
比喻成了宣王征伐猃狁之事了。刘裕平定卢循之乱和征伐南燕、后秦的所谓南征北伐,当他吟咏《六月》《采芑》之诗时,把自己的军事行动比喻成宣王征猃狁、伐蛮荆已是很明白的事了。
源于这个史实,陶渊明根据《六月》《采芑》的内容并引《易林》中的繇辞:“六月采芑,征伐无道。张仲方叔,克胜饮酒”中的“饮酒”一词,陶渊明的《饮酒》组诗中寄寓了对征伐后秦凯旋归来而沉醉于胜利之欢的刘裕的复杂情感。《饮酒•序文》有“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之句,在晋宋禅代之前,作者已寓有对黑暗时政的不愉快之意了。继之的“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一句,虽说是表现了秋夜无聊的孤独饮酒之态,但其中所蕴含的寓意又是什么?解释这一点的关键是“饮酒”诗题的深层次的其他典故,亦即《周易》中的一个爻辞,具体而言即“未济”卦的“上九”爻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