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酒》看陶渊明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并不是指个人朴素的生命情感和生死观念,而是指上升到哲学层次的一种生命思想,它源于对生命有限性和生存价值的深刻体会和哲思感悟,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下拥有不同的生存意义。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魏晋文人也是命运多蹇,常在忧惧和惶恐中受身体和心灵上的迫害和屠戮。乱世压抑生命,不过也成了文人内在生命情绪勃发和生命意识觉醒的有利契机。           
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充满了对生命的悲剧意识,感概生命短暂,像是“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之类的诗句比比皆是。而后期建安文人一边喟叹自己对生命的感性体验,一边关怀着君国臣民,在动荡的时代,展现着一种体性生命的悲壮,生命的悲剧意识弥漫,像是“白骨不知谁,纵横无覆盖”的对死亡的焦虑,像是“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的对人生的留恋,像是“天降丧乱,靡国不夷”的对乱世的愤慨。晋代诗人的生命意识,继承了建安时期的部分,同时受到玄学和山水审美的影响,正在寻一种解脱生命苦闷哀伤的方法,对生死命运自然规律的认识比前人透彻。然而虽有部分理性认识,可是西晋士人大多数还是没能采取泰然的态度,
相反还是心存焦躁,没有达到陶渊明那样的精神境界。后来淡焉虚止的玄学将文学生命主题由激情型,感伤型向淡释型,和谐型转变,在遭遇生命矛盾时,人们往往向玄学追寻答案,到玄学之中求得解脱。饮酒 陶渊明再后来山水意识勃兴,生命情绪就在山水境界中进一步淡释了,消逝了生命的紧张感,于是东晋士人更多了一份宁静和恬淡,陶渊明无疑是这时期最好的代表。
文学反映生活,陶渊明的诗也是表现的他的生命或生存本身。读陶渊明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最打动人心的便是诗中他那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他仿佛消解了一切生命情绪,淡入云烟,然而透过这一切,我们也是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哲学思潮,审美理想,人生态度,生命意识的变化和演进。
陶渊明的生命意识,也有对时光飞逝,人生化迁的感慨,然而他“向死而生”接受了老,庄和玄学自然观的影响,陶渊明遭遇生命矛盾时,在经过自觉的理性的思考后,努力解决这些矛盾,使之和谐化。他认识到生死是自然的。他悟透死亡,所以更恋生,更觉得人生清平淡然才是最大的享受。后来,政治的幻灭,对当权者的失望,社会的污浊现状,促使陶渊明最终辞官归隐。抉择后的他并非经常承受壮志难酬的痛苦,而是伴随归田的举动,人生态度也发生转变。农事之余,读书写诗,饮酒狂放,在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的生活态度里,寄寓
深刻含义:在超越现实的基础上对自我的实现,从而进入无待于外的自足自由的境界。摆脱政治的束缚,既是无奈被迫,又是另一种生命理想的诞生。在超越现实的基础上对自我的实现,从而进入无待于外的自足自由的境界。表达这一境界的诗作也是代表着陶渊明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饮酒诗五》,古今论者俱以此诗为咏唱隐居生活的幽适境界的绝调,其中一股悠然超脱、无干尘浊的自然气韵轻轻流动,唤人遐想。
陶渊明的《饮酒诗五》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是“无我之境”的高妙境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有意无意之间看到了飞鸟相与归还的景象。他们的自然的生存状态打动了作者,契合了他的心灵,正因自然,才具真意,刚刚要说,却已经忘记说什么,诗人从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中没有明确说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陶渊明的生命意义,那就是摆脱现实羁绊,超然于物我得失之外,返回自然,与万物一体,与天地同流,就能克服对人生无常的悲哀,对死亡的恐惧。变得旷达坦荡,洒脱自然。古今论者俱以此诗为咏唱隐居生活的幽适境界的绝调,其中一股悠然超脱、无干尘
浊的自然气韵轻轻流动,唤人遐想。诚如朱光潜所评价的:“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是化境。”
陶渊明对生命的的思考,最终在《饮酒》一诗中归结为回到自然,服从自然,与自然相融为一。陶渊明曾有《形神影》组诗,都表达了追求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无待于外的人生态度,即神,而形则表达物质主义生命境界,如对草木荣枯常理的剖解,影表达伦理价值生命境界,如对身没名尽的关注。神是对形与影的超越和突破,亦是陶渊明追求和提倡的境界,他反对神为形抑,出仕压抑了他生命的自由意志,后来面对仕与隐的矛盾,最终淡释儒家伦理价值生命观的根深蒂固的情结,追求超然的自由的生命境界。《饮酒诗五》很明显也纳入了形影神三种境界,同时是生活境界中也体现了生命自觉性的文学,就此而言,他站在了魏晋生命意识思潮的高峰上。
                                              201100110327 张雅琪 中文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