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
[中心思想]
[名句赏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表达感情:这句诗截取两个劳动片段,描写早出晚归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一天劳动的艰辛,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描绘画面: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表达感情:这句诗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重要考点]
1、 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的“愿”的含义?
“愿”指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耕田园,坚守自己的节操,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2、 联系诗人的身世经历,思想性格,理想追求及《桃花源记》,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陶渊明是一个对美好社会充满向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不慕权贵,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人。
3、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陶渊明辞官归隐,过着耕种劳作的田园生活,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
4、 体现劳动艰辛的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悯农》)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王维)
[中心思想]
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奇丽壮观的塞外风光和将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
名句赏析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名句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描绘画面:自己过了居延,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地的上空。
写作手法:这两句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有两层含义:字面上说,蓬草飘舞,直飞出汉家的边塞;大雁归飞,划破胡地的天空。实际上,诗人运用对偶、比喻,以“蓬草”、“大雁”自比,说自己象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庭的惆怅,暗写诗人因政治生涯漂泊不定而产生的孤寂、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画面:大漠茫茫无边,长天寂寥空阔,一缕烽烟直上云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一轮又红又大圆圆的落日,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
写作手法:描绘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丽壮观的塞外风光。诗人将竖直的烽烟与平旷的大漠相配合,将圆圆的落日与长长的黄河相配合,笔触粗犷,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调壮美。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烽烟的劲拔和坚毅之美。一个 “圆”字,使凄楚苍凉的落日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之感。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景中,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抑郁情绪。
[重要考点]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重要考点]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庭的惆怅,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燕然 。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直”和“圆”不仅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
答: 燕然 。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直”和“圆”不仅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
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答:大漠茫茫无边,长天寂寥空阔,一缕青烟直上云天,滚滚的黄河闪着白光,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一轮又红又大圆圆的落日,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5.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试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分析这一特。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答:大漠茫茫无边,长天寂寥空阔,一缕青烟直上云天,滚滚的黄河闪着白光,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一轮又红又大圆圆的落日,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5.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试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分析这一特。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2)这两句诗体现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的感觉。“孤烟直”使画面有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调,显出浑然的气势。空间开阔,层次丰富。
(3)这两句诗讲究线条美。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简
约,高度概括,寥寥几笔,勾勒出景物的特点。
(4)这两句诗彩很丰富。金黄的大漠,橘红的夕阳,白的烽烟,闪光的河水,奇丽壮观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6、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意境相同(异曲同工)的诗句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描绘大漠风光的诗句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相关链接] 边塞征战诗歌选录
1、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相关链接] 边塞征战诗歌选录
1、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3、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渡荆门送别》(李白)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3、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渡荆门送别》(李白)
[中心思想]:诗歌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景,抒发了诗人出门在外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名句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描绘画面: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逐渐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冲下山峦向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写作手法:一个“随”字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将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大江时新鲜、喜悦、激动的心情。这两句诗化用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情怀。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绘画面:明月当空的夜晚,平静的江面上倒映的月影,如同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到了白天,团团云雾兴起,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
写作手法:这两句诗采用衬托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的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一个“下”字,想象奇特,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这两句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对偶,想象奇伟瑰丽,表现出诗人旷达洒脱的个性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描绘画面:我更加喜爱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
写作手法:这两句诗写诗人初次远离故乡,心中对故乡有无限的留恋之情。可是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水以情态,不辞劳苦的深情为诗人送别,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可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登岳阳楼》(陈与义)
[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残破,中原动荡的家国之恨,以及老大伤悲,悲凉落寞的身世之愁。
[名句赏析]
“洞庭之水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描绘画面: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楼上的帷幔一动不动,夕阳正缓缓
地下沉。
写作手法:描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的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巧妙地运用“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交代的清清楚楚。“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逐渐放开,融入苍茫的暮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登临吴楚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描绘画面:登临这昔日吴蜀纷争的古代战场,日暮时分徘徊在湖光山之间,眼前的湖光山虽已被沉沉暮霭淹没,但一幕幕悲壮激烈的历史画卷却历历在目。
写作手法:这两句诗触目伤怀,感史伤时。“感史”指三国时吴蜀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功业可嘉。“伤时”朝廷采取避敌政策,使无数仁人志士空怀壮志,徒有报国之心。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描绘画面:我避乱南奔来到此地,辗转奔波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万里,才来到这岳阳楼上,登高望远,独自凭栏,三年中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啊!
写作手法:这两句诗化用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现了诗人靖康之难后漂泊不定的流离生活,抒发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感慨。 “万里” “三年”运用对偶,既写出了逃难的路途遥远,又指出了逃难的具体时间和悲苦之重。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描绘画面:满头白发的我站在萧瑟的秋风里凭吊往事,看到树叶凋零的老树和苍茫的洞庭湖水,顾影自怜,想到三年来国家残破,中原动荡,自己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心头不禁涌上无限悲凉感伤之情。
写作手法:这两句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风霜”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秋风,又指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 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