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江西省吉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几复①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蘋②。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②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①几复:即诗人的朋友黄几复。②蘋:浮萍。③发药:语出《庄子·列御寇》。“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教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展,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简短,既蕴含着诗人作诗送别的目的,也点明了诗人朋友的名字。
B. 首联用“鹿散”比喻诗人和朋友的分别,“邂近相逢”表明两人再遇。
C. 颔联中的“燕寝”即休息之地,“发药”则化用了列子和朋友的典故。
D. “只今”一句写诗人和朋友对饮,“后夜”一句则写出了赏月的欣喜。
15. 诗歌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直抒胸臆。用“契阔愁思”写出了诗人和朋友久别重逢的短暂欣喜而又
即将分离的愁情。②以景结情。用山影播落、暮夜江冷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孤寂和思念。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
D项“‘后夜’一句则写出了赏月的欣喜”理解错误,“后夜此堂还月明”一句中“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写出了诗人跟朋友分别后孤寂凄清的心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
尾联“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中,“契阔愁思”既写出了诗人和朋友久别重逢后的“短暂欣喜”而又写出了即将分离的“愁情”,此处是“直接抒情”;而“西山影落暮江清”则描绘了一幅“山影播落、暮夜江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冷清的意境氛围,从而表达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孤寂和对朋友的不舍及思念之情。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B. “雪晓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望似水”都从听觉角度写景,但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C. 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突出了冷清凄凉的环境氛围,以此衬托作者的悲苦心境。
D.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是指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15. 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14. B 15.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本词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的边塞风光画面。然后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故A正确;
B项,“都从听觉角度写景”错误,后句主要是视觉角度;“以动衬静”错误,应该是动静结合。故B错误;
C项,“雪晓”,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突出了边塞风光清冷的风光。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故C正确;
D项,“铁骑无声望似水”,此处运用比喻,将盔甲齐全的骑兵比作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形象、具体,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故D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题干要求分析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点,作答时先分析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的情感,然后再分析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中所流露的情感,最后将两处情感进行对比,比较出异同点。如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自己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意思是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作答时按情感的异同点概括即可。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①。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②。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③。且莫思身外④,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①溅溅:流水声。②化用了白居易被贬九江时所写《琵琶行》里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的心情。③修椽:长椽子。燕子寄寓在房梁的长椽上。④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老莺雏”三句,写初夏景物,体物细微,极力写景物的美好,有赏夏之喜,反映出作者随遇而安的心情
B. 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 “年年”四句,以社燕作比,自叹身世,曲折道来。
D. “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1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请结合本词下阕,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答案】14. D 15. ①下片开头,以社燕自比,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从海山漂流至此,寄身人家长椽,表现出漂流宦海,行踪不定。②“且莫思”,姑且不去考虑身外的得失,
个人的荣辱,还是长期亲近酒樽,借酒浇愁,词人似乎想从苦闷中挣脱。③“不堪听”,宦海漂流已感疲倦憔悴的江南客,虽想撇开身外种种烦恼,向酒宴中暂寻欢乐,但盛宴当前,丝竹纷陈,又令人徒增伤感。④“容我”句,措辞婉转,写出了无可奈何、惟有借醉遣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