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一等奖创新教案与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字里行间透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心情。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中是第一单元第一篇。相较人教版而言,统编版内容增加,主要表现在描绘腊八粥、腊八后的情景、小年、初一、元宵的文字增加。我想,这与统编教材的编排理念有很大关系。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阅读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要素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板块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讲解什么是有详有略,为什么要有详有略,怎样在写作中有详有略。《北京的春节》课文内容的增加,就是为本单元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服务的。
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素直白,即便是热闹景象的描写,也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充满“京
味儿”的语言是一大特点。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的宏观把握能力还不够。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习本篇文章。
教学目标
1.会写“醋、摊”等15个字,会写“燃放、元宵”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5.介绍老舍先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感受传统年俗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
“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素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解决课堂上教学过程时常遇到的抽象逻辑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
播放童谣(春节)
童谣导入,了解北京春节风俗
师:邀请学生读一读
生: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这首童谣写的什么什么节日?
生:春节
师:对,写的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中国年,也就是我们每年寒假里过的最大的一个节日。我们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我们的春节。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风俗令你印象深刻?
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从插图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大家的春节都过得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他童年时代的北京,看看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吧!(板书课题)
师:对于老舍而言,北京的春节是热闹的,难以忘怀的。课文中,老舍提到了老北京过年的诸多习俗,你们能不能将时间和习俗一一对应呢?(生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作品名称 时间 习俗
《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舍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到 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
大年三十(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关于春节的文章 元旦 (旧时指农历 正月初一) 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
正月初六 多数铺户开张,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节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师: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意味着春天将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即将开始。过春节也被成为过年,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看看,同样是过年,同学们知道你们家过年的习俗吗?
生:我们初一早上要吃甜甜的汤圆
生:我们初一要吃线面
生:我们春节期间要贴春节联
生:长辈们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师:很好!你们都说的非常对,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不同的习俗,也有很多相同的习俗。下面老师整理了一些地方的春节习俗。
北京: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另外,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了下来。
广东: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