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调研文章:农村山寨伪劣产品“横行”亟待重拳整治
我的家乡是闻名全国的铝型材之乡,全县近16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从事铝型材经销装修工作。近年来,铝型材产业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带富了一方百姓,带活了农村消费市场。山寨伪劣产品也“顺势下乡”,横行乡村,广大农民众深受其害,深恶痛绝。
春节后,我到周边乡村小卖部和圩场集市走访,发现山寨产品“琳琅满目”,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一是“以假乱真”的山寨产品。此类产品最多,乍一看全是知名品牌,包装与真货极为相似,只是在品名上稍作修改,老百姓一般难辨真假,且价格也不便宜。譬如“伊利”牛奶成了“尹利”,“六个核桃”成了“六个花生核桃”。二是“低价倾销”的伪劣产品。一些商家抓住农民众贪图便宜的心理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实际,通过低价倾销一些三无产品及过期食品,有些老人和小孩甚至图便宜“知假买假”。三是产品种类多元化。既有农民舌尖上的食品,也有庄稼地里的农资;既有牙膏牙刷、玩具、服装等小件产品,也有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山寨伪劣产品的“畅销”,扰乱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伤害了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春节的文章山寨伪劣产品充斥乡村消费市场,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完善的产物,其根源还是当前农村的消费设施条件和消费环境难以满足农民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首先是农村消费市场单一。一方面,全县中青年绝
大部分外出从事铝合金工作,家中以老人和小孩为主,购买力有限,进城购物也不便利;另一方面,农村
零售经营主体单一,乡村商店和超市较少,农民购物选择余地很小,一些商店受利益驱使甚至只卖山寨伪劣产品。其次是农民品牌意识薄弱。农民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品牌的认识不足,辨别真伪的能力有限,即使电视广告上有播放,但也只是大概印象,不会认真加以辨别。再次是市场监管乏力。目前工商、质检、食药监等监管部门很少延伸到乡村,人员少、设备不足,农村成为消费监管“真空地带”。另外,农村维权成本高、农民维权意识差,也一定程度纵容了这一违法行为。
重拳打击山寨伪劣产品,保驾护航农村消费市场,是广大农民朋友的强烈呼声,也是建设幸福江西的重要内容。
一是构建农村商贸物流体系,扩大农民购物的选择权。大力扶持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引导京东、阿里村淘等农村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企业向乡镇、村组延伸网点,打通商品从厂家进入农村市场“最后一公里”,畅通正牌商品进入农民家中。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众品牌意识。扩大产品安全科普教育的实施范围,多形式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大山寨伪劣产品危害的宣传,定期发布农村消费警示,引导农民自觉抵制山寨伪劣产品。
三是完善农村市场监管网络,形成打假打伪的高压态势。下移工商、质检、食药监部门的机构设置,到乡镇设点,并配置较强的人员力量;设立县、乡、村三级投诉站,在圩场等设立专职监管人员;定期开
展农村消费市场专项整治,尤其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周边商店的整顿,发现问题从重处理,切实保护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