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书⼼得体会(精选6篇)
刻舟求剑什么意思致教师读书⼼得体会1
读了朱永新⽼师的《致教师》后所引发的⼀系类感想。关⼼、关注、关怀每⼀个学⽣,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作作风。但现实⽣活中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应该说每⼀个孩⼦都是天使,每⼀个学⽣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师应该⼀视同仁。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待学⽣总有不同的态度和⼼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好学⽣犯错⽼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犯错⽼师们总认为是学⽣的不对。因为,成绩好的学⽣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纪律差成绩差的学⽣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向全体学⽣,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个学⽣,我们才会赢得学⽣的⼼,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有感染⼒!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个学⽣呢?
1、要⼀视同仁,正视差异。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都有长处和不⾜,不要轻易地看不起⾃⼰的学⽣,今天学⽣学习不⾏并不代表明天他不⾏,我们的学⽣⼏年后发展的差异是⾮常⼤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2、要学会体谅和宽容。学⽣的⾝⼼正处于⼀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处地从学⽣⾓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为,要体谅学⽣,同时对学⽣⾝上发⽣的⼀些不尽如⼈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3、要给学⽣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美国⼼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低、贵贱之间的差异,⽽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个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发展的机会,保证学⽣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4、要多⿎励少批评,好孩⼦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呢?学⽣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的进步;如果每做⼀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失去前进的动⼒。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点点⼩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致教师读书⼼得体会2
教育与理想是亦菲孪⽣兄弟。教育是培养⼈的事业。读了朱永新先⽣的《致教师》后,前⾔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喻,更具⼈性。在他眼⾥,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个隐喻与⼀个标本,更不是灵魂⼯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他⽣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
未来,让⽣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呢?朱先⽣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样的光彩,每⼀个平凡的⽇⼦,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个能够把⼈的创造⼒、想象⼒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境的职业。教师⾯对的是最深的世界——⼈的⼼灵。他们存在着⽆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命中的明亮那⽅。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对孪⽣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的⼀⽣都是⼀个⽣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时间抓起来是黄⾦,抓不起就是流⽔。
还记得⾃⼰刚站⾛上教育岗位时的⼿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度曾使我快失去信⼼。这⼀切我都经历了,坚持了下来。迄今为⽌,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风⽃了18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的热情。很多孩⼦也坦⾔,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较幽默,亲切。仍然充满朱永新先⽣在书中谈到的教师的幸福从哪⾥来,他提到⼈的幸福⼤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是⼈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与⼈的关系;三是与⾃⼰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多是来⾃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我们之所以会对孩⼦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因为我们给孩⼦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外貌美丽、乖巧听
话、聪明能⼲、沉默寡⾔、顽⽪淘⽓等等词语,都是⼀个⼜⼀个的标签。⼀旦贴上了就像“⽜⽪癣”⼀样难以卸下。这种先⼊为主的有⾊看法直接影响教师的态度。但是每个孩⼦都是独⼀⽆⼆的天使,作为教师,要给孩⼦⾃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的特别之处,及时⿎励表扬,也许他们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所以当⼀个特别调⽪不听话的孩⼦,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可课堂活动时,内⼼的成就感和满⾜感⽆法⽤⾔语来表达的。
致教师读书⼼得体会3
⼯作⼆⼗多年,最⼤的感受就是:当⼀个好⽼师难,当⼀个好班主任更难,班级管理包括⽅⽅⾯⾯的⼯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特别是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家庭教育⽅式以及社会环境,都影响着学⽣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班主任不仅要⾯对⼀个个不同个性的学⽣,也要⾯对他们背后的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第三辑中通过《好的教育是⼀种合⼒》《孩⼦⾝上有⽗母的影⼦》《让⽗母成为你的助⼿》三篇⽂章向我们深⼊浅出地阐述了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母的处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对学⽣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社会进步了,国富民强了,孩⼦们有了优越舒适的环境,但⾏为习惯为何出现了滑坡。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学校教育模式与部分学⽣的家庭教育⽅式存在差异,或者说是家庭问题给孩⼦的⾏为习惯注⼊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说:我们的家庭之路上充满了⽆证驾驶
的“司机”,现在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做⽗母⽐开车要复杂⼀百倍、⼀千倍。
因此,我们在⾯对多种不同教育⽅式下“成长”起来的孩⼦,我们的班级管理如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简单地采取整体化⼀的措施,势必让这些孩⼦感到⽆所适从,或者⽆处躲藏,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呢?结合朱教授的观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个⽅⾯做起。
利⽤3⽉份学校开展的“家长⼀⽇访谈“活动,为不同的学⽣家长,构建⼀个共同教育平台,是班级与学⽣家长,以及学⽣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好机会,活动开展以来,我总是留出⼀定的时间请学⽣家长介绍⾃⼰的“教⼦之道”,讨论家庭教育对孩⼦成长的重要性,再让孩⼦当场发⾔,有时甚⾄请⼀部分问题学⽣发⾔,从正反两个⽅⾯进⾏沟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们结合⾃⼰的孩⼦,谈谈⾃⼰的教育教学经验,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总之,班主任⼯作是⼀门管理⼈的艺术。学⽣不可能屏弃⼀切因素的⼲扰,带着纯⽽⼜纯的⼼理坐在教室内从事学习活动,班主任⼯作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持,才能使学⽣健康成长,从⽽形成合⼒。⼀旦两种教育形成合⼒,孩⼦的学习、⽣活必将步⼊⼀个和谐的轨道,正如朱教授所⾔:当学⽣的⽗母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教师就会像有了三头六臂,这样就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从容发挥出更⼤的⼒量。
致教师读书⼼得体会4
脸部皮肤护理细细品读了朱⽼师的《致教师》,看着书中的那⼀个个问题,就仿佛是为我回答的。其中朱⽼师的⼀个观点让我尤为感动,那就是:为每个⽣命颁奖。每个⽣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每个孩⼦的基础不⼀样,能⼒不⼀样,个性不⼀样,我们不可能⽤统⼀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也不能够⽤⼀张试卷衡量所有的学⽣。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成为他⾃⼰,让每个⼈的潜能得到最⼤的发挥,让每个⽣命绽放独特的光芒。
“新教育独特的⽣命叙事剧令我⽿⽬⼀新。给孩⼦们排练适合⾃⼰的剧⽬,感受⽣命的意义。真诚地为新教育⼈点赞。朱永新⽼师说,衡量新教育⽣命叙事剧是否精彩,不是看学⽣们的演技是否成熟,布景是否漂亮,⽽是看学⽣们有没有真正地演绎出剧中⼈物的灵魂,把著作的真谛表现出来,每个学⽣是否真正地投⼊到剧情之中。⼈⽣需要的是“中庸”的智慧,是既有感情,⼜有思想的“正剧”。新教育⽣命叙事剧,就希望运⽤舞台上的“正剧”引导出⼈⽣的“正剧”。每个⽣命都是这个世界的唯⼀。关注每个⽣命,关注每个孩⼦,为每个⽣命颁奖,为每个⽣命喝彩,是教育的使命。
陶⾏知先⽣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特,你的冷眼⾥有⽜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教师要充分运⽤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根据多元智⼒理论,每个孩⼦都是有⾃⼰的优点的,你要善于去发现,并⼤⼒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所谓的“后进⽣”并不是他们真的能⼒很差,⽽只是他们缺少周围环境的⼈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俗话说“好孩⼦是夸出来的.”。我们作为教师时刻要记住这⼀教学原则,让每⼀个孩⼦都能沐浴在你那柔声细语的表扬声中和殷切的期待⽬光
中。
在教学中我都会毫不吝啬⾃⼰的赞美之词,尤其是给那些在慢慢进步的后进⽣们。这些孩⼦在我的表扬声中,仰起了头,挺起了胸,表现也越来越好。
最后,我想以泰⼽尔的⼀句话⽤以⾃勉:“不是槌的打击,乃是⽔的载歌载舞,使鹅卵⽯臻于完美。”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来为每⼀个⽣命颁奖。
致教师读书⼼得体会5
余映潮⽼师《致语⽂教师》⼀书的序⾔开头是⼀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位语⽂教师在⽣活中、⼯作中都充满智慧”。
相约星期五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朱永新的《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内容都是围绕⼀线教师普遍关⼼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来呈现,通过朱教授深⼊全⾯地思考,解决了我们⼀线教师的这些困惑。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是通过⼀个个⽣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对⾯相互聊天谈⼼,⼀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读了之后,收获很⼤。
很喜欢书中的⼀个章节“每个孩⼦都是天使——如何对学⽣⼀视同仁”。朱永新教授指出,我们之所以第三套人民币收藏
对孩⼦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由于我们给孩⼦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但作为⼀位⽼师,我们更应该记住:孩⼦的不同,不能够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所以,作为教师,就⼀定要相信每⼀个⽣命都有着与⽣俱来的⼒量,只是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呢?
第⼀,要⼀视同仁,正视差异。
只有⽼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真正尊重和信赖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智⼒、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能够做到不偏⼼、不偏爱、不偏袒、同等对待,对于⾝⼼有缺陷的学⽣或后进学⽣不能歧视他们。
第⼆,要公正合理地对学⽣进⾏思想教育。
教师不应以⾃⼰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处理师⽣关系,要给所有学⽣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这⾥,“爱”是公正的原则,教师教育学⽣,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不是出于个⼈的狭隘感情或“⾃然好恶”,⽽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种⾼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所欲,⽽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了解学⽣、潜⼼研究教育的⾃⾝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法教育学⽣。
第三,要公正合理地给予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论是在评语,规则和分数⾯前都应⼈⼈平等,不循私情和规范准确。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也有⼏个成绩较差的学⽣,由于平时⽼师对他们关注的⽐较多,与⽼师的感情较好,在课堂上他们很愿意起来发⾔,我总是当场肯定他们的态度,给他们⼀个满意的分数。这样,⽼师公正的态度在学⽣的⼼⽬中建⽴起权威的形象,师⽣间建⽴起⼀种和谐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学⼯作的开展。
每个⼈都有⾃⼰的闪光点,差⽣也同样有,只要留⼼观察就⼀定会发现他们的优点,从⽽改变对他们的态度,这样他们也会对⽼师有新的看法。
第四,要多⿎励少批评。
好孩⼦是夸出来的,学⽣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的进步;如果每做⼀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失去前进的动⼒。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点点⼩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对学⽣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才能真正赢得学⽣的尊重与爱戴。相信朱永新教授所说的“你给他⼀个舞台,他就能还给你⼀个精彩;你给他⼀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数辉煌。”⼀定能实现。
致教师读书⼼得体会6
西陵长江大桥教学之余,我拜读了朱永新先⽣的《致教师》⼀书,收获很多,在此,我将把我的点滴感悟与同仁们分享。
朱教授是⼀个扎根于实践的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个有积极⾏动的理想主义者。⼗⼏年前,他就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然后他就做出了“新教育”,并且现在还在路上。“新教育”旨在倡导⼴⼤师⽣过⼀种幸福完整的教育⽣活。让学⽣脱离单⼀评价机制下学习痛苦、⽣活失败的情况,让教师摆脱严厉刻板的形象,让⼀切回归“正常”,因为成长本应是⼈的本能,它就是⽣活的⼀部分。如今,“新教育”在全国各地已有200多万参与者,以后还会有更多。
他们相信,理想的学⽣热爱⽣活、积极进取、⾃信⾃强、善于和⼈相处、有丰富的想象⼒、掌握科学的学习⽅法;他们认为,理想的教师充满激情和诗意、充满爱⼼、受学⽣尊敬、追求卓越、勤于学习、关注⼈类命运、坚韧刚强。⽽理想的教育,就是去帮助⼈成为他⾃⼰。
《致教师》这本书的内容有46封来往书信构成,每篇⽂章开头呈现⼀个现实中⼀线教师的困惑,后⾯是朱教授细致完整的回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朱教授
的“答教师问”。但在本书中我们不会看到空中楼阁般的、来⾃所谓权威的、冰冷的⽅法论,⽽是⼀个认真、有理想的教育者的⼈⽣智慧。它们不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那些⽼师们的具体问题,更在⼴泛意义上提出了具有适⽤性的⽅法。这本书从修正“教师”的定义出发,先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教师,然后通过解决⼀线教师的困惑,从职业⽣涯、专业发展、教育⽣活等⼏个⽅⾯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个好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过⼀种幸福完整的教育⽣活。
我就我所感兴趣的问题略举⼀⼆,与同仁们进⾏分享。
1、幸福感从何⽽来?
以前有⼀个关于教师的段⼦⼴为流传:满腔热⾎把师学会,当了教师吃苦受罪。急难险重必需到位,教师育⼈终⽇疲惫。学⽣告状回回都对,⼯资不⾼还要交税。从早到晚⽐⽜还累,⼀⽇三餐时间不对。⼀时⼀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以上内容虽然有些夸张,但⼀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教师这份⼯作的另⼀⾯,即与理想相对的枯燥甚⾄是失望。
在本书中,就有⼀个教师因为感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向朱教授提出他的疑问:做教师的幸福感究竟从何⽽来?
朱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是先给我们分析了什么是幸福。
对于“幸福”,许多名⼈都曾发表过⾃⼰的看法,⽐如左拉说:“每⼀个⼈可能的最⼤幸福是在全体⼈所实现的最⼤幸福之中。”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精神摆脱妄念并使⾃⼰摆脱虚荣⼼的⼈更加幸福。”别林斯基说得更彻底:“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当中的⼀个⼈的财产,那就快从我这⼉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的基本特征——创造、服务、研究及分享。⽽教育,恰恰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因此,教育本⾝应该能是⼀个让⼈幸福的事业。
⼈的幸福⼤概有三个重要来源:⼀是⼈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与⼈的关系;三是⼈与⾃⼰的关系。从时间看,⼯作占据⼀个⼈⼀⽣中最美好的⼀段光阴。从结果看,⼯作最后呈现⼀个⼈⼀⽣创造出的价值。因此,从实现⾃我的⾓度看待⼯作,不断调和上述三种关系,收获内⼼的宁静,这就是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的⼯作是平凡⽽琐碎的,不仅⾟苦,⽽且要有⾼度的责任感,这种⾼度的责任感不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每天的任务,⽽是要把学⽣的安全放在⾸位。在每天单调⽽重复的⼯作中,怎样收获到幸福呢?我们必须具有科研的⼼态和精神,⼀旦有了研究的⼼态,我们才能带着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边所发⽣的⼀切,那么,每⼀天都是有区别⽽有意义的。⼀边⼯作,⼀边研究,我们就能⼀
边收获,⼀边伴随着学⽣的成长⽽成长,然后,我们的内⼼才能充盈,幸福感便由此⽽⽣。
2、如何做科研型的⽼师?
⼀说到科研,许多⽼师总会认为那是⼀件⾮常神圣、神秘、困难的事,认为那是专家、教授们的“⾏当”;或者是感到没有时间,不知从何下⼿。但其实,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科学研究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反⽽,⼀线教师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活,所以拥有⼤量的⼀线实践经验,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军。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在书中,朱教授主要把教师教育科研的⽅法分为两种:⼀种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扎根于教育实践,从⾃⼰的教育⽣活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种是“学院式或学者型”的科研训练,学会精确地处理资料,超越实践、超越时空的局限,站在更⾼的层次思考问题。
总的来说,到要解决的问题,到需要的材料,到可⾏的⽅法,奏响了这三部曲,也就吹响了教育科研的冲锋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