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8日
行业研究
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新规”影响几何?
——《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点评
银行业  买入(维持)
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联系人:刘杰
300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事件:
2月8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此我们
点评如下:  点评:
一、《通知》旨在对房地产双集中度政策予以适度“纠偏”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是近年来中央和监管部门明确提出的政策导向。早在2020年年末,央行、银保监会答记者问时即提出:“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目前,人民银行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住房租赁金融业务有关意见,并建立相应统计制度,届时对于符合定义的住房租赁有关贷款,将不纳入集中度管理统计范围。”
前期,对于部分房地产“双集中度”指标逼近监管红线,或需要适度压降涉房
类贷款占比的金融机构而言,在顺应监管政策导向、加大对保障性住房信贷投放的
同时,也会造成“双集中度”指标的进一步承压。鉴于此,《通知》明确保障性租
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是对前期“双集中度”政策的适度“纠偏”,避免“一刀切”式的调控要求。
表1:近年来中央和监管部门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相关表态
资料来源:国务院、央行、银保监会
二、《通知》对商业银行涉房类贷款投放影响较为有限
《通知》出台后,市场比较关心这一政策是否有助于“宽信用”进一步发力,
以及“双集中度”指标“松绑”后,是否会对银行涉房类贷款的投放产生明显改善效果?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信贷投放体量来看,保障性住房包括保障性租赁房、共有产权房以及公租
房,其中保障性租赁房占比相对较大。
目前,市场对于保障性住房信贷数据的披露口径并不统一,截至2021年
Q3,央行披露的保障性住房开发贷余额为4.64万亿(2021年Q4没有披露),
而银保监会口径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超过6万亿,其中棚户区及垦区危房改造
贷款占比近95%,剩余贷款为公租、廉租、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农村危
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以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贷款。
投放主体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主要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占比超过
75%;其中国开行超过3万亿,占比约50%,农发行比例也较大。而商业银行
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相对较低,这其中又主要是四大行主导。
假定保障性住房开发贷与安居工程贷款的投放主体结构大体保持一致,预计
每家商业银行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余额仅为数百亿体量,且主要以国有大行为
主,合计体量大体在1~3千亿规模。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由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较低,政策允许存量贷款
不计入“双集中度”统计口径,对于银行集中度指标的改善效果较为有限,难以
起到引导银行加大涉房类贷款投放的作用。
该《通知》另一意义在于,此前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主要按照城镇安居工
程专项申请政策性银行贷款,《通知》出台后可以更多向商业银行申请保障房开
发贷款,此举为地方城投公司和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资金供给方选择,一定程度
上打开了融资空间,有利于更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现阶段“双集中度”约束并非涉房类融资偏弱的核心矛盾,需求疲软+
风险偏好审慎使得房地产贷款处于“艰难期”
目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较弱,开发投资和销售增速持续深度负增长,涉房
类融资仍处于“艰难期”,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类城投”公司更多参与土
地市场。具体而言:
开发贷呈现“冷热不均”态势,信贷资源主要流向具有政府背景的地方性房
企,民企融资可得性较差。根据央行披露的贷款投向报告,2021Q4开发贷负增
长1500亿,且Q2~Q4逐季负增长,累计负增长4100亿。今年1月份,百强
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63%,其中拿地机构多为具有政府背景的地方性房企机
构。同时在销售持续承压情况下,部分房企“保交房”压力较大,春节前农民工
工资刚性支付消耗企业现金流,房企暂停拿地会加大地方财政压力,进而加大城
投融资强度。另一方面,银行风险偏好依然较为审慎,对于民营地产企业信贷投
放意愿较弱,导致民企融资可得性较差。基于此我们判断,1月份开发贷投放仍
然“冷热不均”,新增涉房类融资主要向银政类融资业务迁徙。
表2:涉房类贷款投放情况(万亿)
资料来源:央行贷款行业投向报告,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按揭需求较弱,后续按揭贷款增长仍将承压,供需矛盾下按揭贷款定价有较大下行空间。2021年10-11月份,新增按揭贷款有所放量,但随着项目储备的逐步消耗,12月按揭贷款投放规模已开始下滑。12月
份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3558亿,预计按揭贷款新增规模维持在2000亿左右,同比已出现少增。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新增按揭需求依然不足,居民持币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销售偏弱,预计1月份新增按揭贷款或延续同比少增态势。同时,今年农历春节位于1月末,考虑到春节期间以及2月份的按揭贷款的摊还压力,不排除2月份按揭贷款增量萎缩态势进一步加深,预计1~2月累计按揭增量同比少增。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56%,二套利率为5.84%,均较2021年12月回落8bp。1月平均放款周期为50天,环比缩短7天。放款周期的缩短,加之需求趋弱,将加剧按揭贷款的供需矛盾,尽管1月份5Y-LPR下调5bp,但供需矛盾的挤压或使得按揭贷款定价下行幅度大于5Y-LPR下调的5bp步长。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双集中度”约束尽管加强了银行房地产贷款投放的管控,但并非涉房类融资偏弱的核心矛盾。《通知》旨在对于双集中度政策“纠偏”,但对于推动宽信用进程、为银行涉房类贷款投放“松绑”以及鼓励加大房地产贷款投放的效果较为有限。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需求不足和风险偏好审慎,房地产市场销售增速持续负增长,涉房类融资仍处于“艰难期”。尽管监管当局近期推出了一些阶段性稳定市场的举措,包括:
(1)推动市场化并购,包括并购贷款、并购债券的发行。但市场化的并购容易导致资产价格体系的不稳定,会使得风险房企的问题进一步加深。
(2)农民工工资刚性支付动用封闭资金。
(3)部分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为代表,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主要包括,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更改认房又认贷政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上调缴存基数下限、人才购房可用住房公积金付首付款,放宽住房公积金提取和使用条件,扩大住房公积金用途等等。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相关阶段性措施强度仍不足以扭转房地产市场下滑态势。未来房地产政策需要“标本兼治”,通过稳定房地产销售,顺畅资金循环,恢复房企自身造血能力,填补“保交房”资金的空洞。
在此情况下,我们预判未来房地产政策会进一步放松,例如通过定向扶持举措来缓解问题房企的现金流压力,其中AMC有可能会发挥一定作用,即采用政策性并购而非纯粹市场化并购安排,避免高度依赖市场化并购所可能产生的资产循环抛售,防止资产价格大幅坍塌。
四、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宽信用力度不及预期。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
评级说明
行业及公司评级
买入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
增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中性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5%;减持新规
减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卖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
无评级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基准指数说明:
A股主板基准为沪深300指数;中小盘基准为中小板指;创业板基准为创业板指;新三板基准为新三板指数;港股基准指数为恒生
指数。
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负责准备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任何关于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研究人员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法律主体声明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本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港澳台)的分销。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和Everbright Securities(UK) Company Limited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机构。
特别声明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本公司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此外,本公司还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期货、基金管理以及香港证券业务。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获得的我们相信为
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我们所获得的原始信息以及报告所载信息之准确性和完整性。光大证券研究所可能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
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发布时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不予通知。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建议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可能会向客户提供与本报告中观点不同的口头或书面评论或交易策略。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板块可能会独立做出与本报告的意见或建议不相一致的投资决策。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存在的风险,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建议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抉择。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投资者应当充分考
虑本公司及本公司附属机构就报告内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信赖依据。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分发,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光大证券研究所
上海北京深圳
静安区南京西路1266号恒隆广场1期办公楼48层西城区武定侯街2号
泰康国际大厦7层
福田区深南大道6011号
NEO绿景纪元大厦A座17楼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联机构
香港英国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
香港铜锣湾希慎道33号利园一期28楼Everbright Securities(UK) Company Limited 64 Cannon Street,London,United Kingdom EC4N 6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