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年级下册古诗五首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手发麻是什么病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驰名中外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血压低吃什么好
课时数:1课时。
成全一棵树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
一、自主学习
1.自读古诗
手工菊花2.生字注音:宗(dài)  眦(zì)  夫( fú)
3.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4.背景探寻
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4岁的杜甫离开长安,到兖州(今山东省)去探望父亲,之后由齐入鲁,途径泰山,便写下了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二、合作探究
1)题解:岳:指东岳泰山。
诗题意思:遥望东岳泰山。
2)吟读:读出韵味
3)美读:读出节奏
4)赏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青未了:青翠的山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了:尽。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简评: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喝羊汤的好处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5)译文: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
6)析古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7)知主旨: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流露出是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8)背读古诗
三、精讲点拨:悟诗情
1、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①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②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③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3、出诗中起统领作用的词语。
望。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造成悬念。次句作答,借齐鲁两地烘托出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总写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5、请赏析颔联中“钟”和“割”的表达效果。
“钟”有“聚集”之意,在这里将大自然人格化,化无情为有情;“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尾联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四、反馈训练: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