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培训,我深化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老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以身作那么,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获得最正确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老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安康的开展程度。
一、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老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老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心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防止了。
二、学会与学生交流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因材施教是教学必备条件之一。事实上,许多老师行为偏向,也正是由于不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
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根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效劳,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开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承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理论活动,假如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开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无视的。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那么,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擅长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理
解根底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老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老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心在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详细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防止无意伤害,铲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老师的辅助,老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乖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老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尤其是老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老师的素质有关。
典范是最好的教员,虽然典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典范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典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它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
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拟,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老师的行为形式就会非常接近。既使一些细小的行为,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的品性的好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老师谆谆教诲的东西忘得干二净,而老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详细行为仍然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影响。
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  在这几天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对教育教学又有了一个新境界。此外还有幸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热血澎湃的豪言,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有的只是对老师职业的执著。师德古来有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学生也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肩负着传授知识、弘扬文化、塑造优良品德的总要任务的荣耀的人民老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老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老师要自敬自重,必先进步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本人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