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永远年轻
作者:肖良
来源:《老友》2011年第11受了点伤
        15岁参加革命,16岁加入红军。在他的革命旅程中,有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跋涉,有过敌后抗战的浴血坚持,有过解放战争的英勇冲锋,有过大军南下的气势如虹。如今,他依然坚持唱革命歌曲,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参加各种文体健身活动。他用自己的毕生吟唱了一首经典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就是今年已93岁高龄的会昌籍老红军萧泽泉。
       
        ()
       
        萧泽泉于191810月出生在江西省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一个农民家庭。萧泽泉8岁时,母亲就去世,使原本贫困的家境更加困难了,他唯一的妹妹也被送给别人当了童养媳。父亲
含辛茹苦地靠做长工养育他,并送他进私塾读了4年书。1933年,15岁的萧泽泉参加了苏区赤少队。19348月,在第五次反围剿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16岁的萧泽泉加入了红军。新兵训练结束后,萧泽泉被补充到红一军团一师一团。由于他读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被安排到团部当宣传员。萧泽泉说,当时红军的宣传任务很重,宣传形式主要是用口头宣传、文艺宣传和写宣传标语,宣传扩红、筹款筹粮和红军的革命主张,有时还要协助政工干事处理俘虏和向老百姓寄养伤病员。扩红宣传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动员俘虏的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加入红军。那时宣传工具简陋,写标语没有笔,只好用棕丝扎成把当笔用,用石灰当颜料,有时还把锅灰和米汤搅匀当墨水。193410月,萧泽泉所在部队转移到于都河畔准备长征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长征对于年仅16岁的萧泽泉来说,最大的任务就是跟紧队伍那时候我年纪小,还不太弄得清楚什么是长征。只知道自己参了军,是个红军战士了,队伍走到哪儿,我就得跟到哪儿,得跟大伙儿在一起。在昼夜行军中,肖泽泉因为不小心,弄伤了脚。为了不耽误赶路,他一直忍着没有出声,脚上的伤口由于得不到及时而感染、化脓。等战友们发现他走路艰难、一瘸一拐的时候,他的伤口已经从原来的一道口子溃烂成一个拳头大小的洞。战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伤口已经恶化成这样了,行军中医疗条件又差,没办法及时帮他上
药。伤势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天,他恐怕就跟不上队伍了……考虑到他的伤势,有人提议把肖泽泉留在当地的老百姓家疗伤。可肖泽泉怎么也不肯留下,说什么也要跟大伙儿一起往前走。既然当了红军,就要坚持到底。参加革命就是准备吃苦的,哪能因为受了点伤就放弃?”无论脚上的伤口多么疼,肖泽泉都坚持着。后来因为伤口实在疼痛难忍,他掉队了。萧泽泉回忆说:我心里好怕好怕,担心再也不到队伍。我就白天走,晚上也走,走了很多天,终于在一个地方,到了我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