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文是历代传统的议论文名篇,讲的是孟子关于大丈夫的理解与阐释。孟子认为只有具备了仁、礼、义这样高尚的品德,有坚定不移的志向,能不为外界诱惑考验所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本文孟子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进而提出了妾妇之道的特点是“顺”,最后导出本文中心——“此之谓大丈夫”。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要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这篇文章逻辑严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语言精辟,读后发人深思,颇受启迪基于这两点,我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大丈夫之道。
○2理解课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3背诵课文。
(2)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因此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读出节奏、读出积累、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读后拓展。
3.说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把握作者是怎样用事实和事理论述观点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二、说学生
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积累,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对于本文的学习应该说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通过加强阅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以大丈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说教法
通过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拓展阅读来领会什么是大丈夫之道。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男子汉大丈夫要敢作敢当”,“男子汉大丈夫要说到做到”。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子汉就一定是大丈夫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对于大丈夫的理解。
二、检测预习
1、知人论世说课教案
名___,字_____。_____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___家代表人物。著有__________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_____”之称,与孔子合称为“_______”。他主张_________以统一天下,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2、虚词连连看——虚词“之.”
妾妇之.道天下之.所顺、亲戚之.所畔
往送之.门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母命之.、父命之.、戒之.、与民由之.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丈夫之.冠、女子之.嫁、此之.谓大丈夫天下顺之.、亲戚畔之.、环而攻之.
3、大家来茬——实词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PPT出示译文:
男子戴帽子时,父亲命令他;女子出嫁时,母亲命令她,送到门口,戒备她说:‘到了女方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戒防,不要违背老师!’把顺利当作正确,是小妾的途径。
(请学生出有几处错误并更正)
男子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夫子!’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小妾的原则。
(板书:命、戒、女、顺、正)
三、整体感知
1、分角朗读全文
(1)景春对公孙衍持什么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分析下列四句话的语气变化,体会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情感和态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大丈夫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诚大丈夫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强烈的肯定,羡慕,崇拜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他们究竟是什么人?如此地厉害呢?请学生介绍纵横家。
PPT补充古人对纵横家的评价:
“纵横家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应劭《风俗通》——他们如此厉害,在孟子眼中他们是大丈夫吗?从哪里可以得出?
——分析下列三句话的语气变化,体会孟子对纵横家的情感和态度。
孟子曰:“非大丈夫也!”
孟子曰:“是焉为大丈夫乎?”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强烈的否定,不屑,鄙视。
(3)孟子为什么不认为他们是大丈夫呢?他是如何反驳景春的?
PPT补充材料:
○1“妾”、“妇”字形——请在文中出孟子高度概括妾妇特点的一个字。(顺)(板书:妾妇顺)
○2张仪“连横”过程
相魏,说服魏国背纵连横。
相楚,二骗楚怀王。
一骗:骗楚怀王与齐国毁约绝交。
二骗:楚国受骗,与秦大战而败,愿割地。
相韩,说服韩王攻打楚国讨秦国欢心。
归秦,得五城邑,封武信君。
出使齐国,说服齐王归附秦国。
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割地归附秦国。
出使燕国,说服燕王割地归附秦国。
○3朱自清对纵横家的评价: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他们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你的时候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他们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君主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板书:纵横家顺)
——孟子既然认为他们不是大丈夫,那么他认为大丈夫要具备什么条件?
(4)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的三个条件,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小结
在孟子的眼中,一个人不论成就大小,不论地位高低,只要他能具备仁义礼这样高尚的品德,能够有责任和担当,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就算得上是大丈夫。
五、大丈夫之我见
——你认为还有哪些人也可以算得上是大丈夫?
请以“我认为也可以算得上是大丈夫,因为他”为格式,开展小组讨论,将讨论成果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六、教师寄语
愿大丈夫的铿锵之音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
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
七、作业布置
《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课后查资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你的理由。
教学反思
初次讲这篇课文,觉得有些陌生,仅对课文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很熟悉,记得是在初中时曾学过吴晗《谈骨气》中引用的句子,论述了中国人有骨气,还记得课文中举的朱自清宁愿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的事例,但是大丈夫之道离学生还是太远了,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读懂孟子的大丈夫之道呢?在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这两个问题。
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我设置了几个有趣的预习检测游戏,比如说第一个游戏——虚词连连看,正如我所预期的一样,学生对于游戏很感兴趣,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既掌握了本课《富贵不能淫》中的虚词“之”,又巩固了上一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之”。第二个游戏——大家来茬同样也富有趣味性,课件出示了一段牛头不对马嘴让人啼笑皆非的译文,让学生来出文中重点实词的翻译错误,学生们一下就发现了文中的错误,并且在开心的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实词。因此,在预习环节整体还是达到了预期目标。
接下来正式进入文本的学习部分,文言文一定要多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有意引导学生来反复的读文本,通过设置全班齐读,分角朗读,分组朗读,替换字多句对比朗读等多种方式来学生反复的品读文本,通过语气、断句、重音的指导,通过不断分析文本内容和人物情感,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本文的朗读方法与技巧。
本文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且文中结构清晰,一共两个自然段,就是孟子和景春两个人的对话,围绕大丈夫这个主题,二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而本课的重点就是要掌握孟子眼中大丈夫的形象,或者说大丈夫应该具备的条件或标准。要理解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就不得不提景春心中的大丈夫——纵横家。课前预习时,学生对于纵横家的理解比较的少,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大家去查资料了解纵横家后,大家基本知道纵横家的主要工作了。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被纵横家“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的社会影响力所震撼,转而都认同景春的观点——“纵横家是大丈夫”。
这个预习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与我预期想要得到的效果完全背道而驰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经过反复研读文本,果然,孟子在文中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正如古人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丈夫应该是以天下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