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柳絮词赏析读书笔记
正是柳絮漫天的暮春天气,想起了《红楼梦
》里关于柳絮的一回文字。那是第七十回,林黛玉写了《桃花行》,本来要重建桃花社,但由于杂七杂八的事,居然只起了个头就没有了下文;史湘云在暮春时节,由于无聊,写成了一首《如梦令》,引出了几首柳絮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这几首词。
首先是史湘云的《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现在通行本的《红楼梦》中,“残吐”又写成“才吐”的,而和我这里理解最大的差别在于句读,一般的都是这么标点: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这首词按我的理解:开头是忽然看到满天的柳絮,让作者有些惊奇,产生了疑问,难道是绣
》里关于柳絮的一回文字。那是第七十回,林黛玉写了《桃花行》,本来要重建桃花社,但由于杂七杂八的事,居然只起了个头就没有了下文;史湘云在暮春时节,由于无聊,写成了一首《如梦令》,引出了几首柳絮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这几首词。
首先是史湘云的《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现在通行本的《红楼梦》中,“残吐”又写成“才吐”的,而和我这里理解最大的差别在于句读,一般的都是这么标点: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这首词按我的理解:开头是忽然看到满天的柳絮,让作者有些惊奇,产生了疑问,难道是绣
绒剩下的绒头,被风吹散才像雾一样在帘外飘荡?这句是实写看到的,只不过用了比喻。伸出手去轻轻拈一把来,却惹起了鸟儿妒嫉的叫声。这句写心思,手拈柳絮和鸟叫当然都是当时的实景,两者本来应该是不相干的,可作者却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这个就是“寄情于物”,是一种心情的表达。史湘云尽管不是一个敏感的人,可她却也是一个聪明的少女,由于她当时已经感受到了各人等对她行为的一些议论,所以她才有这样的词句。“且住,且住!”这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理解:一说鸟叫声住,也可说手拈柳絮住,这两种意思是承上;还有一种意思是启下,是让美好的春光留住的意思。
这首词确实能够看出史湘云的特点,也就是说只有她才有这样的词句,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好的东西还是值得珍惜的,在能够留住的时候千方百计把它们留住,莫使春光别去。
第二首词是探春的《南柯子》,可是只有上半阕: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而后半阕是贾宝玉续的: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贾氏兄妹的词各是自己的口吻。上半阕,是从柳絮在柳枝上的情景写起,尽管它们和柳枝有生与被生的联系,它们相互间也曾紧紧地在一起,可它们却不能一直在一起,等风一起,
这首词确实能够看出史湘云的特点,也就是说只有她才有这样的词句,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好的东西还是值得珍惜的,在能够留住的时候千方百计把它们留住,莫使春光别去。
第二首词是探春的《南柯子》,可是只有上半阕: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而后半阕是贾宝玉续的: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贾氏兄妹的词各是自己的口吻。上半阕,是从柳絮在柳枝上的情景写起,尽管它们和柳枝有生与被生的联系,它们相互间也曾紧紧地在一起,可它们却不能一直在一起,等风一起,
东的东,西的西,相互间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读过《红楼梦》,知道探春命运的,就知道她看得开,所以这也是她的宿命。但她的“一任”却和后面薛宝钗的“任他”不同,她首先是心中有那些亲人在,也是真心想要留住美好的东西。可实在不能留住时,“空挂”“徒垂”“也难绾系也难羁”时,她也只好“任”。而其兄宝玉的“续作”,应该是一个什么也没有明白的公子哥的自白,总觉得好的东西,过去了还会有。这也符合当时的他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心态,总觉得什么都不用担心,今年花谢了,明年还会开。所以词句漂亮,但意思实在很一般,和他的妹们的思想不在一个层次上。
第三首是林黛玉的“一阕《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前三句写实,柳絮在春风里到处飘荡,有的到了这里,有的到了那里,但就算飘落到地上,也会凝结成团。接下来是林黛玉性质的心情表白:它们在风中飘荡的样子多么像人们的命运啊,可不知道的人还在说什么难分难舍,说什么繁华快活。下半阕继续议论:这柳絮也应该知道烦恼吧?刚刚盛年就变成了老人。可叹这个世界上谁会去珍惜它们?本来想就让东风去做个了断:它想把我吹到哪就去哪吧,可实在又是那么的不甘心,才不停地在原地打转?
读过《红楼梦》,知道探春命运的,就知道她看得开,所以这也是她的宿命。但她的“一任”却和后面薛宝钗的“任他”不同,她首先是心中有那些亲人在,也是真心想要留住美好的东西。可实在不能留住时,“空挂”“徒垂”“也难绾系也难羁”时,她也只好“任”。而其兄宝玉的“续作”,应该是一个什么也没有明白的公子哥的自白,总觉得好的东西,过去了还会有。这也符合当时的他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心态,总觉得什么都不用担心,今年花谢了,明年还会开。所以词句漂亮,但意思实在很一般,和他的妹们的思想不在一个层次上。
第三首是林黛玉的“一阕《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前三句写实,柳絮在春风里到处飘荡,有的到了这里,有的到了那里,但就算飘落到地上,也会凝结成团。接下来是林黛玉性质的心情表白:它们在风中飘荡的样子多么像人们的命运啊,可不知道的人还在说什么难分难舍,说什么繁华快活。下半阕继续议论:这柳絮也应该知道烦恼吧?刚刚盛年就变成了老人。可叹这个世界上谁会去珍惜它们?本来想就让东风去做个了断:它想把我吹到哪就去哪吧,可实在又是那么的不甘心,才不停地在原地打转?
这里又回到风中的柳絮。林黛玉不愧为文字高手!
这就是林黛玉,看过后,你一定会想到是她在写她的身世以及这身世而来的内心独特的想法。
第四首是薛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梨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薛宝琴去过好多地方,所以她眼界就开阔得多,所以她的上半阕就完全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写:汉朝的遗迹里已经很少见了,隋朝的大堤上(运河边)却有很多。这是虚写,她到过或者她认为的那些地方,也一样的有这些柳絮。整个春天的努力却在一场东风里一下子就消失了,三春事业付东风,这是写实,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总结,韶华易逝。过去了的一切,也只能留下“明月梨花”那样的梦。“明月梨花”是温庭筠喜欢用的句子
,满宫明月梨花白,纯纯的梦境。薛宝琴在大观园里是一个局外人,她局外人的眼光或许看到了什么?这里是不是要透露什么?但我总觉得她不过是泛泛而论,因为她年纪本来也小,当然不会有那么多想法。而这也在她词的下半阕得到了体现,在她眼里,本来是很普通
这就是林黛玉,看过后,你一定会想到是她在写她的身世以及这身世而来的内心独特的想法。
第四首是薛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梨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薛宝琴去过好多地方,所以她眼界就开阔得多,所以她的上半阕就完全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写:汉朝的遗迹里已经很少见了,隋朝的大堤上(运河边)却有很多。这是虚写,她到过或者她认为的那些地方,也一样的有这些柳絮。整个春天的努力却在一场东风里一下子就消失了,三春事业付东风,这是写实,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总结,韶华易逝。过去了的一切,也只能留下“明月梨花”那样的梦。“明月梨花”是温庭筠喜欢用的句子
,满宫明月梨花白,纯纯的梦境。薛宝琴在大观园里是一个局外人,她局外人的眼光或许看到了什么?这里是不是要透露什么?但我总觉得她不过是泛泛而论,因为她年纪本来也小,当然不会有那么多想法。而这也在她词的下半阕得到了体现,在她眼里,本来是很普通
的一件事,到处都有(江南江北一般同),却偏偏有人根据这个来寄托什么“离愁别恨”,这个只能算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了。
《红楼梦》写到这里,说到了薛宝钗,书中写道:
宝钗笑道:“总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
如梦令赏析 众人笑道:“别太谦了,自然是好的,我们赏鉴赏鉴。”
因看这一阕《临江仙》道: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的好。自然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
从书中的记载来看,这里的薛宝钗在做这首词时首先想到的是大家怎么看。那大家怎么看呢?“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所以大家都按这个套路写,“总不免过于丧败”,而她为
《红楼梦》写到这里,说到了薛宝钗,书中写道:
宝钗笑道:“总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
如梦令赏析 众人笑道:“别太谦了,自然是好的,我们赏鉴赏鉴。”
因看这一阕《临江仙》道: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的好。自然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
从书中的记载来看,这里的薛宝钗在做这首词时首先想到的是大家怎么看。那大家怎么看呢?“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所以大家都按这个套路写,“总不免过于丧败”,而她为
了不落俗套,所以才“偏要把他(它)说好了”。这个“偏要把他(它)说好了”是她的创作初衷,也就是说她是有意为之的,用现在的话说是“革命的浪漫主义”。明白了这个初衷后,我们来看看“薛宝钗”的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地面是白的,柳絮也是白的,一个纯白的世界里,一些纯白的柳絮在飘荡,也可以说成是在舞蹈。“东风卷得均匀”,这句是史湘云先叫好的,说“已经比众人都好了”。那么好在哪里呢?春风让柳絮起舞,也让它们重新组合,变成了几乎一样的东西,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这句是具体写柳絮被春风卷动的样子,蜂围,蜜蜂围在一起;蝶阵,蝴蝶成地飞。柳絮在春风中有时像蜜蜂围在一起,有时像蝴蝶成片飞去;没有规律,“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这句是反问句,有多少会随着流水而去,又有多少会被埋在尘土里?这一句其实是一种不甘心,也是为下文真正的“反”做准备。下半阕开始了真正的“反”,“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是典型的薛宝钗的语气!表面上当然还是在写柳絮,写柳絮和柳条以及离开柳条后柳絮和柳絮之间尽管有很多的联系,可怎么也改变不了,有风吹来后,它们刚刚聚在了一起却又马上分了开去的事实。为什么说这句是典型的薛宝钗语气呢?“任他”,只要是自己不能决定的,就让他们来吧,无论怎么样我都能接受。对于《红楼梦》后面的续书,我一般赞同得很少,可对于薛宝钗决绝地告诉贾宝玉,林
“白玉堂前春解舞”,地面是白的,柳絮也是白的,一个纯白的世界里,一些纯白的柳絮在飘荡,也可以说成是在舞蹈。“东风卷得均匀”,这句是史湘云先叫好的,说“已经比众人都好了”。那么好在哪里呢?春风让柳絮起舞,也让它们重新组合,变成了几乎一样的东西,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这句是具体写柳絮被春风卷动的样子,蜂围,蜜蜂围在一起;蝶阵,蝴蝶成地飞。柳絮在春风中有时像蜜蜂围在一起,有时像蝴蝶成片飞去;没有规律,“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这句是反问句,有多少会随着流水而去,又有多少会被埋在尘土里?这一句其实是一种不甘心,也是为下文真正的“反”做准备。下半阕开始了真正的“反”,“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是典型的薛宝钗的语气!表面上当然还是在写柳絮,写柳絮和柳条以及离开柳条后柳絮和柳絮之间尽管有很多的联系,可怎么也改变不了,有风吹来后,它们刚刚聚在了一起却又马上分了开去的事实。为什么说这句是典型的薛宝钗语气呢?“任他”,只要是自己不能决定的,就让他们来吧,无论怎么样我都能接受。对于《红楼梦》后面的续书,我一般赞同得很少,可对于薛宝钗决绝地告诉贾宝玉,林
黛玉已经死了的情节,我是认同的。那就是薛宝钗,她对于谁都那么客观或者说那么无情。最后三句是高潮,而这三句中最容易引人误解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现在一般都解释说这表达了一种豪迈的精神,没错,只要有很强大的外界力量,我也一定能够青云直上。好多人会把这种情感看成是豪迈,而要是和前面一句“韶华休笑本无根”结合起来看,似乎确实是一种豪迈。“韶华”,美好的时光,明媚的春光,那些正在得意的人们,不要嘲笑(我们)这些没有任何根本的柳絮(休笑本无根)。只要借助于有利于我的风,好风凭借力,正常的语序是:凭借好风力;我也能到达别人到达不了的高度(送我上青云)。豪迈吧?但豪迈需要那么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吗?其实,薛宝钗的这句词用了一个典故,一个来自于《庄子》的典故。庄子的意思是有一种大鸟,它的翅膀就有几千里,而它要飞起来必须要有很大的大风。要不翅膀展不开,不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也就不能到达它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这种大鸟,要借助于很大的风的力量,才能到高高的青天,“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李清照
也曾写过一首《渔家傲》的词,其中也用到了这个典故,她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但无论是李清照还是庄子,他们的对象都是本身有几千里翅膀的大鸟,
也曾写过一首《渔家傲》的词,其中也用到了这个典故,她说:“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但无论是李清照还是庄子,他们的对象都是本身有几千里翅膀的大鸟,
他们都是本身有能力而那阵大风不过帮了他们一下而已。而薛宝钗词中的对象呢,它有的是什么呢?它们只是柳絮,是没有“根本”甚至都可以说没有什么重量的柳絮。一阵小风就让他们聚散无定了,而那种能让有几千里翅膀的大鸟上九万里高空的大风会让它们怎么样呢?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会说她豪迈吗?
在七十回中写暮春的柳絮,表明了在曹雪芹的心目中,这些大观园中女子的命运已经要开始发生变化了,她们如柳絮一样的命运正在开始,而那场或许让她们上青天也或许让她们进泥塘的大风,她们根本无法抵抗的大风正在临近。
暮春里的“柳絮”是《红楼梦》中众多女子的命运,也是封建社会里众多女子的命运,其实也是滚滚红尘中,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命运。但《红楼梦》中,作者让她们按各自的性格写出的不同特的柳絮词,却让我们实实在在地见识了曹雪芹的艺术水平。说实话,从作家的角度,我宁愿相信,确实有那么几个现实中的女子,曾经在一个家庭的大花园里生活过,并且她们性格各异,也确实写过各种各样的诗歌
。曹雪芹只是把这些诗歌抄了过来,把她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了下来而已。要是说没有这个园子和那些女子,只有一个大文豪曹雪芹在写,他创造了这些女子。那我敢说,这个创作本
在七十回中写暮春的柳絮,表明了在曹雪芹的心目中,这些大观园中女子的命运已经要开始发生变化了,她们如柳絮一样的命运正在开始,而那场或许让她们上青天也或许让她们进泥塘的大风,她们根本无法抵抗的大风正在临近。
暮春里的“柳絮”是《红楼梦》中众多女子的命运,也是封建社会里众多女子的命运,其实也是滚滚红尘中,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命运。但《红楼梦》中,作者让她们按各自的性格写出的不同特的柳絮词,却让我们实实在在地见识了曹雪芹的艺术水平。说实话,从作家的角度,我宁愿相信,确实有那么几个现实中的女子,曾经在一个家庭的大花园里生活过,并且她们性格各异,也确实写过各种各样的诗歌
。曹雪芹只是把这些诗歌抄了过来,把她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了下来而已。要是说没有这个园子和那些女子,只有一个大文豪曹雪芹在写,他创造了这些女子。那我敢说,这个创作本
身就算是用伟大来形容也是不够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