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如梦令》之“常记溪亭日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共23个字。这首词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好的文学天地。在那个夏日的午后,一个被文化的汁液浇灌的外美如画内秀如竹的少女,走出了死寂的闺阁,在那个叫溪亭的地方,划着小船,悠然漂在水上,不知不觉已是黄昏,窈窕的少女,潋滟的水光,田田的荷叶,这样的画面只是遥想,也让人沉醉了。
这首词用语平实、自然,侧重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画来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诗词,理解词意。
2.联想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写景画面。
3.品析关键词语,深入理解作者微妙的心境。
4.通过比较阅读,全面了解李清照,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反复品悟,全面了解李清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初识李清照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字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你知道她是谁吗?
她是两宋之交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性作家里面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下面,我们一起来初识李清照。幻灯展示作者资料。
【屏显】:初识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作品集有《漱玉词》,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赵宋王朝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描写自然风光和离愁别绪,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南渡后:生活的艰辛使她的词风含蓄深沉,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浓重情调,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其词感情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入粪土是的无可评价。
沈去矜: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屏显】
李清照大事表
18岁以前:出身官宦人家,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其母是状元之孙,有文学才能。李清照从小受父母熏陶,酷爱文学,博览书,才华超。
18-42岁:与金石考据家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度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期间两人离开都城汴京,回到故里青州,不久赵明诚受命去外地做官,与李清照暂时分离。《醉花阴》就写于此时。
43岁:金灭北宋,流亡中,两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其夫赵明诚身患重病逝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在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后,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作《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人,悲苦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设计意图:一节好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我采取疑问导入,用最快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如课堂,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作家生平经历是理解诗词的基础。学生在知生平背景的基础上,才可进一步准确理解诗词。
环节二、诵读识清照
1.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个,她以满腹的才情落笔成风,在当时须眉当道的文坛,她的旷世才情惊艳了岁月。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如梦令》《醉花阴》,初步领略诗词的美丽,时间3分钟。两个要求:一是读准字音、节奏,一是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屏显】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2.老师配乐范读《如梦令》。明确:停顿,基调,语速,情感
3.学生代表范读课文。学生点评。
如梦令赏析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我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这些不同的“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快速地融入了课堂,也真正地走入文本,为下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三、绘景知清照
思 考 读一首诗,最好能把诗所描绘的景象像放电影慢镜头一样在自己眼前放来。李清照的词中有一个个唯美的画面,那么,诗人在这两首词里展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能不能借助想象用优美的文字将它再现出来?
老师先做个示范。
【屏显】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清朗的夏日午后,在那个溪亭的地方,她划着小船,悠然飘荡在水上,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或许是太兴奋,多饮了几杯酒,毕竟是少女,不胜酒力,很快就醉眼迷离了,忘记了归路。
请大家照着老师的样子从A组、B组中任选一组展开联想想象,用优美的文字描摹画面,时间5分钟。学生想象写作,教师巡查。 5分钟后,班内交流。
【屏显】
从A组、B组中任选一组展开联想想象,用优美的文字描摹画面,时间5分钟。
A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示例:A游玩尽兴后,不忍离开,天已晚,她才划起船桨回家,哗哗的水声响起,由于天已暗,小船误划进了一片茂密的荷花丛里,圆圆的荷叶,清香的荷花,纯真的少女,一叶扁舟,微风拂来,裙角摇曳,荷花轻舞。这时,少女正心如火燎,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一被小船惊起的水鸟从河滩上飞向了别处。
B在东篱独自饮着酒,直饮到黄昏后,淡淡的黄菊,瘦长的花瓣,不惧寒秋,默默地绽放,缕缕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瑟瑟西风把珠帘掀起,一阵寒意袭来,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顿生人不如菊之感。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设计意图:通过前一环节的诵读,学生已经大体了解诗意,但还需要进一步联想想象,感知意境,走进了诗境,才能了词蕴涵的情感。
环节四、品悟析清照
思考 通过展开联想,描摹画面,我们仿佛随诗人经历了一次远游。如果我们要对诗情有更精深的把握的话,还要对词做一点品析。请从两首词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做赏析,50个字左右。教师先示范, 学生模仿,品味写作,教师巡视。5分钟后全班交流。
教师做示范
【屏显】
比如“兴尽”就是尽兴,说明李清照游玩的特别高兴,由此也能看出少年时代的李清照是多么快乐。她从小受到的教育与一般的封建家庭女子不同,她是自由的、博学的、视野宽广的。 可以说没有年少时自由的家庭教育就不会有婉约词宗的绝代才华。
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秋日重阳早上,薄薄的雾气笼罩着,一整个白天天气阴暗,浓云密布,阴暗的环境描写渲染诗人的浓浓的愁情,让人感觉作者的愁情就像这浓重的阴云一样,无法散去。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学会在赏析文字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学会从细微处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我想学生此时一定有收获的喜悦。
环节五、比较赞清照
思考1  在诗词的阅读中,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较阅读。不同作家之间比较,可得作家之间的差异;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比较,可以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作家成长变化,你从这两首词中看到的李清照一样吗?请填写完成下面的句子。
【屏显】
我从《_________》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李清照,因为她__________。
示例:我从《如梦令》中看到一个快乐的李清照,因为她在乘船游玩,沉醉美景,都晚了回家。
我从《醉花阴》中看到一个满腹才情的李清照,因为她的“人比黄花瘦”写尽相思之愁。
思考2  上天早就发现了她的才华,如果只让她轻轻写一点闺中离情,那么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与她擦肩而过,下面朗读《夏日绝句》,或许从中你又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
【屏显】                      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