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
作者:苏轼  朝代:  类型:词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原文】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翻译文】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悠扬的笛曲,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戸,衹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评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二月,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其子仲远为苏轼亲堂妹婿,两人是谊兼戚友的。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好柳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庆)之灵仙观,二人便结伴而行。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柳子玉,遂作此
词以赠。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注释】
昭君怨:本琴曲名。《琴曲谱录》:「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君称明妃制。」又《琴操》:「齐国王穰(Ráng),以其女昭君,献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赐单于,昭君请行。及至,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故李义山诗有「七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之句。至隋唐由乐府而入长短句,浸成词曲名。清毛稚黄《词学全书》云:「汉王昭君作怨诗,入琴操,乐府吟叹曲,有《王明君》,盖石崇拟作,以教绿珠;隋唐相沿有此曲。」词调多取名于琴曲;观此,可知本调调名之由来已。又本调亦名《一痕沙》,朱希真词咏洛妃,名《洛妃怨》。侯寘(Zhì)词名《宴西园》。全调四十字,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前后阕同。首、次、三句,正与《如梦令》句法同;惟《如梦令》第三句不用韵,此则换平韵。第四句三字,即叶平韵,句法为仄平平,不可移易。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赏析】
词的上阕前二句「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写离别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从「惊破」一词来看,对梦被惊醒似有怨恨之意。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了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后二句「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描述了这样的情景:推开窗戸,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衹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了。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辑评】
暂无
作者苏轼的简介
苏轼 - [] -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
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
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繁體版
作者:蘇軾  朝代:  類型:詞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原文】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緑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翻譯文】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是誰吹起了悠揚的笛曲,將人從好夢中驚醒。推開窗戸,衹見江天茫茫,天上掛着一彎孤單的明月。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評析】
這首詞作於熙寧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二月,爲送別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其子仲遠爲蘇軾親堂妹婿,兩人是誼兼戚友的。熙寧六年(公元一〇七三年)十一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潤州一帶賑饑,恰好柳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慶)之靈仙觀,二人便結伴而行。次年二月,蘇軾在金山(潤州西北長江中)送別柳子玉,遂作此詞以贈。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注釋】
昭君怨:本琴曲名。《琴曲譜録》:「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晉人避司馬昭諱,改昭君稱明妃製。」又《琴操》:「齊國王穰(Ráng),以其女昭君,獻之元帝,帝不之幸。後欲以一女賜單于,昭君請行。及至,單于大悅。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故李義山詩有「七彈《明君怨》,一去怨不回」之句。至隋唐由樂府而入長短句,浸成詞曲名。淸毛稚黃《詞學全書》云:「漢王昭君作怨詩,入琴操,樂府吟嘆曲,有《王明君》,蓋石崇擬作,以教緑珠;隋唐相沿有此曲。」詞調多取名於琴曲;觀此,可知本調調名之由來已。又本調亦名《一痕沙》,朱希眞詞詠洛妃,名《洛妃怨》。侯寘(Zhì)詞名《宴西園》。全調四十字,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前後闋同。首、次、三句,正與《如夢令》句法同;惟《如夢令》第三句不用韻,此則換平韻。第四句三字,卽叶平韻,句法爲仄平平,不可移易。





如梦令赏析
昭君怨 · 金山送柳子玉【賞析】
詞的上闋前二句「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寫離別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是誰吹起了優美的笛曲,將人從夢中驚醒。從「驚破」一詞來看,對夢被驚醒似有怨恨之意。夜聽名曲,本是賞心樂事,卻引起了怨恨;而一旦夢醒,離愁就隨之襲來,可見是箇好夢。後二句「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描述了這樣的情景:推開窗戸,不知是要追尋那悠揚的笛聲,還是要尋回夢中的歡愉,衹見江天茫茫,空蕩蕩的天上,挂著一彎孤單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間。江天之際,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悶化作的煙霧塞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