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淡酒——无法销愁古代文人酒之浓淡向来只与心情有关。陶渊明飘逸洒脱,篇篇有酒却从不醉人,而是因酒愈发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李白兴致高涨之时,不管狂饮几度仍能泼墨挥毫,拂剑舞月;柳永伤心苦楚之时酒量敌不过柔弱女子。三杯两盏之后便“无语凝噎”,宿醉难醒。李清照因其女儿身份,不管心情如何均不胜酒力,李清照在《如梦令》中一度“沉醉不知归路”。在另一首《如梦令》里再度“浓睡不消残酒”。这是李清照早期的酒,是一种浪漫、潇洒、祥和的美丽,这种酒就是不沾朱唇亦能醉人。两相对比,词人年迈,家仇国恨,愁绪满怀。视若无物。一样的不尊重。一样的无价值,但现在不但居无定所。连形式上的寂寞都驱除不了,连一个心不在焉的听众都没有.“独抚琵琶空好音”。“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迷恋风尘说”于情有悖.于理不通。纵观琵琶女。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大”,都被剥夺了傲。人”的资格.其被玩弄被抛弃的命运一以贯之,而且是江河日下,步步走低,所以忆及往事,才潸然泪下,何来迷恋过往之念?正是基于其际遇的极悲和彼此处境的相似。白居易方视其为同道者——“天涯沦落人”,才会一掬同情伤己之泪而“湿青衫”。这样理解,不能显示其“悲剧的深刻性”和主题的批判性?如果将其解为“迷恋风尘”,岂不枉负白乐天的一番拳拳之情?岂不要怀疑白乐天眼光愚钝,识人太浅?梨园弟子逃脱不了被千百次玩弄的命运。令人愤慨的是.达官显贵玩弄了这些声、、艺俱佳的梨园弟子.偏说这些女艺人天生就淫贱,甘
心被玩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念奴有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日:‘此女眼媚人。”红颜媚人甘于沉沦的论调一直影响至今,真是可悲可叹!
如梦令赏析2. 晚风——徒增无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借酒销愁,无奈杯杯浓酒不胜愁。砭骨的晚风也来落井下石.微醺后飘然麻醉的感觉更难把握,酒醒人静奈愁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是“最难将息”的第二重因素。《声声慢》中的“晚风”裹挟太多秋的意味,所以也格外的强劲无情:它摇落了屈子的香草美梦;它吹破了子美的茅舍家园:它皴染了长亭的霜林。憔悴了莺莺的容颜
3.黄花——借感孤单西风恨,黄花愁。“愁花愁情愁人服,忆景难耐,天上人间。”面对落花垂泪感伤的女子,总会让人想起林黛玉。家道中落,寄人篱下,感情脆弱.秉性孤傲的她视宝玉为救命稻草,然而黛玉专心而至痴心。宝玉多情近乎泛情。可怜黛玉“只落得一弯冷月葬诗魂”。宝黛爱情是虚幻凄美的童话.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二人情投意合——文学知己.金石同志,才子佳人。恩爱夫妻.堪称古今第一神仙眷侣。无奈国道中落,北宋南迁,历史像是无情的判官将李清照的诗词梦缘拦腰斩断。赵明诚的溘然长逝更成为李清照一生刻骨铭心的伤痛。李清照从此流寓无定.湖海飘零,寄人篱下,识尽人间滋
味。李清照用其娇小的身躯负载生命的重量,虽也坚强。但女人毕竟是水做的骨肉.独处之时。她内心充盈的更多是“柔肠一寸愁千缕”的孤寂与哀伤。“寻寻觅觅”,她寻觅赵明诚将菊花簪于她发问的身影,“冷冷清清”,哪有人影!惟有“满地黄花堆积”。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那黄花不是孤苦飘零的自己么?物存人去永无踪迹,遗落彻骨孤独,惟有寂寞相伴。这是“最难将息”的第三要义。清照如那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 旧雁——触目伤怀雁抑或孤鸿自古就是离愁别绪这等抽象情感的具象表达。刘禹锡“萧萧送雁……孤客最先闻”.苏轼“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雁之所以成为李清照愁思的载体。大概有如下双重原因:其一,“鸿雁传书”。鸿雁能够传送书信,进而成为书信的代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赵明诚外出做官的日子里,鸿雁一度带给李清照多少甜蜜而浪漫的期待。而此时此刻。丈夫亡故.锦书不再.原本甜蜜浪漫的相思之情已化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悼亡之悲。其二,鸿雁是候鸟,秋天由北而南。词人李清照亦是北人,避难南下,雁就成为旧时相识。然而,南飞雁可以重新回到北方,词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徒增天涯沦落之感,触目伤怀。“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仰头望天,雁飞过,触目伤怀,此愁难销。此亦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守著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孤窗——独守凄凉;梧桐——寂寞之感;细雨——愁绪无边;黄昏——长夜难熬。这一系列的意象,都满载愁思,意象的叠加便是愁思的叠加,最终如那双溪蚱蜢舟。载它不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李清照触物生情,有感而发,一篇《声声慢》字字血泪,情真愁浓。这千古凄绝的愁情,这饱含漂泊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愁”情,以其沁人心脾、深邃含蓄的美感,成为千载之下传唱不衰的经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