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宿山寺》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宿山寺
    贾岛
    众岫耸寒,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注释
    ⑴众岫:山。岫:峰峦。耸:耸托、托送。
    ⑵精庐:小小的佛寺。
    ⑶流星透疏水:流星,不是一般意义上一闪而过的流星。这里的“流星”(星星在流动),用法对应后句的“走月”(月亮在行走)。疏水,是本诗一大亮点,作者把水分为疏水、密水,疏水清亮透光;密水浑厚不透光。
    透过清澈缓流的水,看见夜空的点点繁星;水在流动,看起来却是星星在流动。
    ⑷走月逆行云:云在移动,看起来却是月亮在走。(月亮当然也在走,当然相对流云而言是更为静止的)
    (1)贾岛写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答:“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逆”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分)
    答:①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一是围绕“高”,二是围绕“静”三是围绕“不俗”)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厌世慕隐,佛家情怀(大意对即可,大体答到“厌恶世俗”,“归隐之念”“高洁情怀”“超凡脱俗”“皈依之念”都算对。)
    译文
    峰托送着寒气,一座佛寺悄立在山顶。清澈潺潺的水里透见夜空点点繁星,水在流动,看起来却是星星在流动;天空的云飘过月亮,云在飘移,看起来却是月亮在走。来到山峰绝顶之上的人很稀少,松树像孤独的野鹤一样在高处站立着。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赏析】:
    贾岛的《宿山寺》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三。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鹤,一僧,来此一宿,不禁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片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老僧之混沌,契合一体,诗人的笔意,地僻境清,远离俗世,胸襟高洁,超之致,随手拈来,流露于字里行间,实在令人叹而观止。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峰高耸,山,无需多着墨,用一“寒”,其自青,翠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耸”字极神,山高,峰极为挺拔。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坐落在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颔联始见奇笔,“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动,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动,流淌中,繁星随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闪亮划过夜空之流星,空明澄净,引人入胜。最奇者,诗人竟把水分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则显浊混,难以透莹光也。诗人之所以称为诗人,其感觉必异于常人的。月本不移,而片云飘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且为两物相逆而行,诗人短短五字,尽也。观察之细致,构想之奇瑰,非一颗敏感之心性不能为之,令人拍案叫绝。这两句的妙处渲染出空山幽寂清玲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人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尾联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双足未曾落于尘世,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如是,诗人的襟怀意趣不言可知。这正是作者立意的高明之处。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2分)(意思对就可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妙在哪里?
    【参考答案】:
    “出”是“出现”之意。写出了鱼儿在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泡沫,欢欣地游到水面上来了。“出”字用得细腻自然。
    “斜”是“倾斜”之意。写出了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柔的躯体,轻盈地掠过水蒙蒙的天空,“斜”字用得逼真生动。
    1.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颈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又是怎样表达这样的心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4.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感情。
    【参考答案】:
    1.作者写到了春天澄澈浩荡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等。营造了开阔而幽静的意境。
    2.颈联写了细雨中的游鱼,微风中的燕子。鱼儿在细雨中欢欣地畅游,燕子在微风里轻盈地掠过。“出”、“斜”二字,传神地描绘出了细雨微风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是逼真生动的细节描写,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意对即可)
    3.表过了诗人离开尘嚣的优游闲适的心情。首联写草堂环境,这儿庭园宽敞旁无村落,正可以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的景,浩浩荡荡地江水几乎与江岸齐平,草堂四周的树木郁郁葱葱,在春日的黄昏里,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鱼儿在细雨中摇曳着身躯欢欣的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尾联两句形成对比同时呼应首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诗人正是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表达定居草堂后优游闲适的心情。
    4.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
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问题】
    [阅读训练]
    1.首联写草堂的________、尾联与之呼应,更突出了草堂的___________。
    2.第三、四两句分别描写远眺到得景。从距离看,“澄江平少岸”是___景,“幽树晚多花”是_______景。
    3.第五、六两句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前一句写__,后一句写____;“出”写出了鱼儿的___,“斜”写出了燕子的____,两句均写出了微风细雨中鱼儿和燕子的__态。
    4.诗题“遣心”,说说诗人此时的心情。
    5.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参考答案]
    1.环境闲适幽静
如梦令赏析    2.远近
    3.水中天上欢欣轻盈动
    4.诗人得到了安身之所,面对绮丽的春光,心情极其优游闲适。
    5..《水槛谴心》颈联。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诗人抓住雨中鱼儿跃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风中自由飞翔两个极富特征的形象,置于全诗开阔静谧的背景中,传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秀和自己愉悦的心情。
    翻译: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
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赏析】:第一首诗,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